小营社区地处昆明高新区马金铺街道办事处以东,近年来,小营社区党委始终坚持以“强化基层党建,构建美丽小营”为目标,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优化升级党建品牌,打造“清风党建”品牌,以“清风”作为载体,激发社区党建工作活力,形成了以党建促和谐、以和谐助发展的党建新格局。
清廉党风,让干部更有约束力
清风徐徐来,“廉”花朵朵开。党的十八大以来,社区党委不断加强廉政建设宣传教育,着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廉政警示教育,从思想上拒绝“微腐败”;着力开展“四风”专项整治,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工作队伍,从行为上杜绝“微腐败”;着力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对社区“两委”班子成员进行任职资格联审,深入排查“村霸”“恶霸”情况,把监督举报平台搬到群众“家门口”,让群众获得感更多更直接更实在。
今年以来,社区党组织已开展党风廉政建设集中学习、宣传教育20余场,观看警示教育片、通报典型案例等15次,参观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5次,开展作风提醒谈话10人次。党员干部签订廉洁自律承诺书、扫黑除恶入户宣传4轮,发放宣传材料2000余份,覆盖群众1000余人次。
清新学风,让党员更具凝聚力
不重学则殆,不好学则退,不善学则衰。优良学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会带动整个党风、社风向好向优。
为了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社区党委干部带头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坚持每月集中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筑牢思想根基,提升政治觉悟;利用“互联网+党建”新平台,引导党员用好“学习强国”“云岭先峰”、微信公众号,加强个人学习,将学习积分纳入党员积分管理,在党员中形成比学赶超的热潮。结合“基层党建创新提质年”要求,该社区打造“党群驿站”,构建成立了支部活动室、学习图书室和党群驿站的“两室一站”学习圈,让学习有阵地、有创新、有活力。
“学而率民行、学而知民情、学而使民信”。随着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不断推进,阵阵清新的学风拂面而来,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社区群众感受到学习带来的提升变化。
清正家风,让群众更有幸福感
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风清。社区历来重家庭美德教育和好家风好家训的传承,开展宣讲会、家庭教育讲座40余场;培树先进典型,激励创先争优,表彰“最美家庭”8户、优秀妇女代表6名,通过发现“美”、创“文明”为基点,以“小家”的幸福促社会“大家”的和谐。
同时,还利用社区非遗文化传人的优势,在社区主干道墙面绘制传统美德教育壁画,在社区开设农民画家工作室,培养更多的“非遗文化接班人”。
清净社风,让村庄更显整洁美
青山环绕,绿树成荫,一座座房屋错落有致,干净整洁的农户家门口鲜花怒放,立面墙上的绘画饱含浓郁乡愁。步入小营社区,一幅"天蓝、地净"的美丽乡村画卷呈现在眼前。
过去的小营还是一个环境脏乱、土路泥泞、吃水靠挑的落后村庄。近年来,社区改头换面,吹出阵阵新社风。改变,离不开社区党建引领的“社风建设”,党员带头、村民参与自治,造新路、通自来水、清垃圾、绿化美化,通过建立卫生保洁长效机制,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每年至少开展12次“清洁田园、清洁家园”志愿服务活动,累计植树4000余棵,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一场乡村文明革命,将小营社区被遮掩的“靓丽”揭开,为文化振兴、乡村振兴打下了基础。
清朗民风,让社会更富和谐美
和谐稳定的社区环境,离不开清朗的乡风民风,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近些年,社区党委致力于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有效敦化民风,助推乡村振兴。绘制文化墙体、传播文明新风尚;成立“红白理事会”,倡导节俭宴席风到自编自导花灯歌舞、弘扬非遗中国风。不仅丰富社区居民生活、扮靓社区环境,还营造了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氛围,使广大居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优秀文化熏陶,感受精神文明建设新风尚。
“初心”连“党心”,“党心”连“民心”。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社区党委将继续以“强廉政建设,造清风正气;扬求是新风,树学风新貌;传中华文明,立时代新风”为抓手,让清廉党风、清新学风、清净社风、清朗民风、清正家风汇聚成一股清风,吹遍社区每一个角落,为建设美丽小营再续劲航,为新时期社区发展建设树一面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