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全力打造“云上浙江”“数据强省”,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列为浙江未来发展的万亿级产业之首,利用云端优势,浙江正在打造一个世界级的科创高地,下一个经济发展的高地。
正在颠覆各个行业的“云”
短短数年,各行各业的云应用蓬勃而生,这朵“云”已经深入生产领域,融入百姓生活。
在不久前召开的云栖大会上,一款名为阿里云ET,具有深度交互和认知能力的机器人吸引了大量参观者。它不仅可以读懂人类语言、辨识表情,还能通过超级计算能力预测你下一步的意图。“交互和认知能力背后是大量技术和计算支撑,技术让人工智能迎来了新的春天。”阿里云副总裁、首席科学家周靖人说。
用信息技术来优化物理过程,甚至颠覆传统的制造过程,传统领域创造出了更大价值。会稽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却通过对不同产地的大米以及不同发酵菌种的分析实践,建立了自己的“黄酒”,形成了智能制造。公司总经理傅祖康介绍,现在通过中央控制室就可以精确设定各种酿造参数,不仅使一线劳动力减少三分之二,再也不怕传统技艺无人继承了。
刚刚把总部迁至杭州的云徙科技与老牌钢琴制造企业珠江琴行联手开发了一个新平台。“现在我们在钢琴上加了一个小盒子,可以收集学琴数据,通过计算就能知道,孩子们在哪些地方更容易出错。拿着结果就可以指导孩子更有效率地学琴,企业做到了普通钢琴老师做不到的事情。”CEO包志刚测算,国内的钢琴制造业市场规模一年约70亿元,且已饱和。“钢琴后续服务市场规模1年有2000亿元,传统制琴企业如同进入了一个新蓝海,这就是‘云计算’与‘’的魅力。”
近年来,浙江把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列为七大支撑浙江未来发展的万亿级产业之首,加快推进全国云计算和产业中心建设,全力打造“云上浙江”“数据强省”,在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发挥出引擎作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8月,浙江省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代表的信息经济营业收入和利润分别增长35.5%和39%。
踏云而来的智慧城市
杭州市政府和阿里云、富士康日前共同发布了“杭州城市数据大脑”项目,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城市进行全局实时分析,自动调配公共资源,解决城市治理中的棘手问题。
城市大脑迎战的第一个难题就是交通拥堵。如何把监控摄像里的海量信息,通过算法进行充分利用,以改善交通状况?据了解,城市大脑的交通模块包括互联网+信号灯、交通流量分析、路桥规划、特种车辆监控、智能停车、智能物流配送等内容。通过在杭州萧山使用初步试验数据显示,通过智能调节红绿灯,道路车辆通行速度平均提升了3%至5%,在部分路段有11%的提升。
“解决交通拥堵,仅仅是个开始。”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说,比如,富士康的团队正在研究杭州公共自行车的智能调度算法,不久将输入到城市大脑中。
与杭州相隔150公里的宁波同样是一座建在网上的城市。超过4000个“iNingbo”免费无线热点遍布城乡,打开手机就能高速上网;1小时免费换乘公交、实时预报、停车预订、公共自行车免费租赁等绿色智能交通全面铺开;全国首推“云医院”,网上预约、网上诊疗、快递送药走进寻常百姓家;教育“网上超市”云端开启,优质教育资源全民共享变成现实……近年来,宁波着力加快智慧民生应用体系建设,在智慧医疗、智慧公交等领域取得了长足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