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打造世界级高精尖产业集群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9-10-08

  25日,北京市经信局、北京市产业经济研究中心发布《北京市产业经济发展蓝皮书(2018-2019)——聚焦高精尖》。蓝皮书披露,本市围绕十大高精尖产业,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龙头企业引领、创新能力突出、辐射带动显著的产业集群,有效吸引和集聚优质高端资源,全力打造服务全国、辐射全球的高精尖产业集聚区。其中,备受关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将着力培育核心品牌企业和特色产业集群,实现工业总产值3500亿元。

  近几年,北京不断加快高精尖产业发展步伐,积极打造首都未来发展新引擎,取得良好成效。数据显示,2018年,北京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万家,增长25%,平均每天新设创新型企业199家,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0.5%。

  《蓝皮书》披露,北京正围绕十大高精尖产业,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龙头企业引领、创新能力突出、辐射带动显著的产业集群,有效吸引和集聚优质高端资源,全力打造服务全国、辐射全球的高精尖产业集聚区。

  按照计划,到明年,本市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工业总产值3500亿元(含集成电路),集成电路产业实现总产值1100亿元,医药健康实现工业总产值2000亿元,智能装备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900亿元,新能源智能汽车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新材料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

  同时,本市也将建设以重点区域为主导的高精尖产业布局。据介绍,按照“每个区不超过三个主导产业、每个主导产业不超过三个区”的原则,北京高精尖产业正在逐步形成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顺义区、海淀区、朝阳区、房山区、昌平区为重点,辐射覆盖全市的总体布局。

  这6个重点区域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逐渐形成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制造、新一代示范产业等产业集群;顺义区逐渐形成集成电路制造、化合物半导体、5G产业等产业集群;海淀区逐渐形成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制造、新一代创新应用产业等产业集群;朝阳区逐渐形成集成电路设计、5G产业、新一代创新应用产业等产业集群;房山区逐渐形成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创制、智能制造、整车研发设计等产业集群;昌平区逐渐形成新药和医疗器械研发创制、节能产业、环保产业等产业集群。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