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强化金融支持 为实体经济通经活络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9-09-27

  我市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的理念,围绕“金融强市”建设,着力构建优质贴心的服务保障体系,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真正把帮助企业、服务企业当作分内之事,充分发挥服务企业的“店小二”精神,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务实高效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点问题,为企业提供贴心、舒心、顺心的优质金融服务,全力打造创新创业高地,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2018年,国家发改委组织的全国22个主要城市营商环境试评价中,厦门排名全国第二,政府法制建设位居全国前三。

  更加优越的金融营商环境

  促进实体经济稳健发展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和人民财产安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做好新时代金融工作的有关要求,紧紧围绕防控金融风险这一中心工作,通过稳固风险防控体系、强化地方监管力度、重点推进地方金融机构非现场监管系统建设,充分利用双预警智能系统,依托技术手段提升风险预警能力。持续开展打击非法集资,加强信用违约风险、互联网金融及交易场所风险等重点领域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建设,完善地方金融行业自律监督机制,推动自律监管创新。目前,已初步构筑起安全防控的“防火墙”体系,为“稳金融”促实体经济脱虚向实保驾护航。

  进一步优化金融营商环境,金融业的关键是信用。我市首先依托府院对接机制,针对重点金融信贷债权案件协助各级法院开展专项行动,加快解决积案、大案。其次,协同相关中央驻厦监管机构、司法机关及各区政府,联合开展打击恶意逃废债专项行动,通过媒体曝光黑名单,协同各有关单位开展联合惩戒,净化金融环境。

  更加通畅的政银企对接机制

  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市委市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同样毫不动摇,通过“政、银、企”三端协同发力,千方百计增强发展合力和解困能力,为纾解民企融资困难行动“添砖加瓦”。

  为进一步提升金融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支持和促进作用,我市多场次举办政银企对接会,各种实招不断,政策落地有声,进一步强化政银企联动,全力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更好条件和宽松环境,拓宽融资渠道,着力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018年,已发布特色金融产品170个,共有2021家企业提交融资申请,征集融资需求4630笔,意向总金额65.99亿元,成功完成放贷912笔共计10.33亿元。

  政府方面,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运用、财税优惠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增加融资供给,“以量平价”推动小微企业整体综合融资成本下降。通过进一步完善风险补偿、应急转贷、融资担保等风险分担机制,增强金融机构服务民营企业的信心。

  企业方面,积极发挥金融智力专业优势,会同行业主管部门指导企业及时根据市场变化调整发展规划,提高规范经营管理能力,加大技改投入力度,盘活低效存量资产,提高资产质量,保持合理杠杆水平,健全财务制度,加强信息披露,科学开展现金流管理,实现经营现金流、融资现金流和投资现金流的动态平衡。

  更加有效的金融司法协调机制

  营造良好的金融法治环境

  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完善金融审判执行体系,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营造良好的金融法治环境。日前,我市成立金融司法协同中心,这是全国首个金融司法协同联合工作平台。

  据悉,金融司法协同中心有助于更好地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通过解决金融矛盾纠纷,加强对金融市场风险和法律风险分析研判,发现和解决金融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完善金融制度建设,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全力维护金融安全;有助于营造推进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改变传统的纠纷处理模式和规则,积极适应互联网金融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为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提供精准高效的司法服务;有助于推动国际化金融服务中心建设,通过打造专业化、国际化、智能化的金融纠纷化解平台,为金融产业集聚提供良好的配套服务,助力厦门全面建设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有助于推动金融工作改革创新发展,进一步发挥厦门经济特区在金融领域的先行先试作用,为实施国家金融战略提供厦门经验。截至2019年8月31日,该中心共计受理案件7027件,结案4252件,平均每月结案超过1000件。

  更加贴心的金融支撑服务

  为企业送政策送资金送服务

  为助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厦门市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出台《厦门市落实福建省服务民营企业“三个一百”活动方案的通知》,积极开展服务民营企业“三个一百”活动。

  自今年5月份活动开展以来,我市各家银行全行动员,深入民企拜访调研,主动送政策、送资金、送服务,对于有存量贷款及有需求的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力争做到走访全覆盖,并建立长效帮扶机制,为企业提供融资、财务、咨询等方面的金融服务,高质量助推民企发展,为厦门市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有力金融保障。

  例如,厦门工行分层分类制定走访清单,聚焦厦门地区1400多户高新技术企业等客群,分行行长牵头走访8家厦门重点民营企业。兴业银行厦门分行行长5月份以来走访10余家民营企业,各机构累计走访小微民企975户。厦门农商行总行行长带队走访十家民营企业集团。截至2019年6月末,农商行各级经营机构负责人共走访民营企业531家,占计划走访企业数的61%。

  通过开展各家银行百名行长进民企活动,搭建了银企互通的桥梁,有助于银行加强对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情况的掌握,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对银行金融产品及服务的了解,促进了银企互动,巩固了银企关系,发挥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造血、输血、活血”作用。

  更加有温度的金融智力支持

  为金融人才发展提供保障

  良禽择木而栖。一流的营商环境和服务保障,是吸引大项目、好项目落户的一大要素。我市大力吸引境内外资本、人才等高端要素和资源集聚厦门,积极对接国际通行规则,实行最高水平的投资贸易政策,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热土,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为此,我市起草修订新的股权投资企业扶持政策。结合我市金融科技、供应链金融等金融创新及招商重点,修订新的金融招商政策,力争补足现有政策短板,加大对金融项目的招揽力度。加快高层次金融人才政策的修订出台工作,拓宽高层次人才引进渠道,建立健全金融人才服务体系,完善金融人才评价标准,激发金融人才的创新活力。据悉,我市今年上半年累计向9家金融机构审核发放奖励资金639.17万元。

  金圆集团旗下的厦门国际金融管理学院成立7年以来,与银行、保险、证券开展1000余期定制化培训项目,开展200余期专题培训班。同时,学院为企业及政府机构提供课题研究,积极打造智库平台,与复旦大学、厦门市委组织部合作举办金融学硕士研究生(双证)项目,为厦门乃至福建省金融人才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更加自律的行业协调机制

  充分发挥市场化调节功能

  厦门市地方金融协会是全国副省级城市中首个承担跨金融行业自律和行业服务职能的地方性金融行业组织。协会旨在通过自律管理和会员服务,规范从业机构市场行为,保护行业合法权益,推动从业机构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引导行业规范健康运行,从而更好理顺监管、防控风险和发展、创新业务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联系政府、企业和社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发挥市场化调节功能,在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优化金融市场环境、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社团组织的独特作用。

  【亮点】

  产业引导基金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厦门市产业引导基金自成立以来,致力于发挥政府投资基金调节经济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作用,以基金培育产业、以基金带动基金、以基金引进基金、以基金促产业转型、以基金带动人才。

  截至今年上半年,厦门市产业投资基金已投资子基金45支,总规模达639.33亿元,覆盖集成电路、软件信息、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等厦门重点支持产业。此外,厦门市产业投资基金还参股投资国内最大的商业化母基金——前海母基金。

  把金融活水

  引入农业和科技领域

  作为厦门市政府成立的我市首家专业担保机构,厦门市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市担保”)自2000年成立起,始终致力于缓解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大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农业的扶持力度,市担保充分发挥国有担保公司的政策职能,先后在2013年成立科技担保分公司、2016年成立农业担保分公司,巧用“金融之手”,提供专业的政策性担保服务,将更多金融活水引入农业、科技领域,承担起扶持三农企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主力军责任。2017年以来,市担保积极响应政策号召,成立了翔安、同安、湖里、海沧等区级担保机构,实现市区两级政策性担保体系的构建,为各区中小微企业在缓解融资难题上注入新活力。

  此外,市担保作为应急资金管理人,认真落实中小企业应急转贷资金管理人的工作,自2018年底运营至今,已为全市111家企业提供应急还贷资金超100亿元,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超2000万元。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