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为实体经济发展输送健康“血液”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6-11-15

  随着去杠杆任务不断推进,我国企业负债率正逐步下降。截至8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56.4%,比上年同期下降0.6个百分点。但全面落实去杠杆仍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进一步推进金融改革,为实体经济发展输送健康“血液”。

  日前,国务院出台的《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提出了七条主要途径,为逐步破解企业去杠杆难题指明了改革线路图。其中,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正以改革为推手,向暂时困难的好企业施以“援手”,为金融机构转型发展打开“新天地”。

  当下,实体经济杠杆率较高,一些企业经营困难加剧,一定程度上导致债务风险上升。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债务总额为168.48万亿元,全社会杠杆率为249%。而此次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直奔降低企业杠杆率而来,通过把需要付利息的债务融资变成无需支付利息的股权融资,解决企业资本面临的难题,防范债务风险。

  前不久,武钢集团和云南锡业集团分别与建设银行签订去杠杆业务合作框架协议,这两家国企率先尝试此轮“债转股”。根据协议,武钢240亿元的转型发展基金到位后,预计可以降低企业杠杆率10个百分点;云锡集团近百亿元理财资金到位后,预计将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15个百分点。

  债转股的好处显而易见,却又不止于此。如果把握好市场化和法治化的原则,债转股在丰富金融市场“工具箱”的同时,将为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增加一份担当。

  通过市场化选择债转股对象,有前景的企业可以获得更有效的支持,有利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优胜劣汰;与此同时,债转股的实施机构不是简单地将债权转化为股权,而是将以股东的身份积极参加公司治理,有利于企业改组改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此外,债转股还利于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提高全社会直接融资比重,优化融资结构。

  作为此轮债转股中“第一个吃螃蟹”的实施机构,建设银行债转股项目组负责人张明合认为,市场化、法治化推行债转股,一方面,可以盘活存量资产,债转股后腾挪出的信贷资源可以按照供给侧改革的要求用在刀刃上;另一方面,可以化解潜在的不良贷款,用时间换空间,实现商业银行风险缓释,避免风险累积;此外,可以使银行的资金向好的企业倾斜,提升银行的经营能力,加快银行的转型,成为连通企业与理财人的纽带。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