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首个省级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发布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9-09-25

  四川省人社厅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为助力四川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促进重点领域人才有序流动和精准配置,经人社部批准立项,省人社厅历时一年多时间,完成了四川首个省级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目录编制工作。

  据抽样调查统计,这次全省有涉及七大重点产业的655家单位、918类岗位存在急需紧缺人才需求,总缺口6382人。按产业分:重度紧缺人才岗位占比,文化旅游产业45%、电子信息产业33%、建筑产业30%、先进材料产业26%、食品饮料产业25%、能源化工产业24%、装备制造产业19%。四川省重点领域的重度紧缺人才集中在93个职业,其中,最为紧缺的职业是:项目管理工程技术人员、制油工和计量工程技术人员。

  四川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次编制工作,聚焦了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及大力发展文旅、建筑产业有关部署,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和文旅、建筑七大重点产业为主研方向;通过“省直主管部门分行业划定、各市州人社局按地区增补”,全面覆盖省内近千家重点企事业单位;采取“单位申报、逐级把关、全省比对”的方式,科学采集基础研究数据,较准确地反映了七大重点产业人才资源真实情况;创新人才目录编制方法,突出数量、质量和稳定性三项关键指标,建立人才急需紧缺度指数,分重、中、轻三个程度,实现对相关产业、地区人才岗位紧缺度的量化评估;综合分析结论,从建立人才共享机制、优先开发重度紧缺人才、优化调整人才政策、完善人才目录工作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急需紧缺人才具有迫切性、重要性、严重性和稀缺性四个特征。”该负责人表示,“急”是指需求的迫切性;“需”是指岗位的重要性;“紧”是指短缺的严重性;“缺”是指人才的稀缺性。“急需”反映了需求量大而且时间迫切,“紧缺”反映了供给不足而且程度严重。具体反映在人才的数量不足、能力不够和稳定性差等方面。

  据悉,目录将“急需紧缺人才”界定为: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某个国家、地区、行业、领域或者组织在发展中迫切需要但又严重稀缺的人才,并创新性地构建了人才急需紧缺指数模型G(s,z,w):G = 0.4286*s + 0.4286*z + 0.1428*w。其中,s代表数量紧缺指数,z代表质量紧缺指数,w代表稳定紧缺指数。通过这个指数,实现对全省重点领域相关产业人才紧缺度进行量化分析。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