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杭州市将召开全面实施“新制造业计划”动员大会。
为什么针对制造业专门召开一次大会?
在今年7月底召开的市委全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周江勇谈杭州制造业时曾说,制造业,已经成为杭州经济发展中的最大短板。要争取打一个杭州制造业“翻身仗”。
市委全会报告中指出,杭州要坚持数字经济和制造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形成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双引擎”。一方面要持续打造中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另一方面要不失时机地实施“新制造业计划”。
杭州,在大多数人印象里,是一个旅游城市;但其实说到制造业,杭州曾经是共和国历史上的工业重镇。
制造业,在杭州有着非常辉煌的历史。全亚洲最大的麻纺织企业——浙江麻纺织厂、我国第一座现代化丝绸联合企业——杭丝联、浙江历史最悠久的机械纺织企业——杭州第一棉纺厂、华东地区最大的制氧厂——杭氧……无数个中国第一、浙江第一,都曾在这里诞生。
纺织工业曾创造多个中国第一
300多年前,张小泉带其子张近高在吴山北麓大井巷搭棚设灶,打制剪刀,拉开了杭州近现代工业的大幕。清光绪十五年(1899年),通益公纱厂创办,这也就是后来杭州第一棉纺厂的前身。1934年,钱学森、钱学渠堂兄弟来到中央飞机制造厂(笕桥机场)当学徒,可见当时杭州的工业地位。今年4月12日,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入选了“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二批)”名单。
新中国成立后,杭州的工业重镇地位逐渐确立。杭一棉从1956年开始,新建了10696平方米西纺车间,安装了2万枚纱锭和9120枚线锭,规模全国领先,纺织质量全省之冠。
杭一棉当时的辉煌程度,从它完备的社会服务体系可见一斑。20世纪60-70年代,杭一棉已建有托儿所、幼儿园和职工子弟学校,从小学到初中全部免费教育,还开设高中班和职业班供职工子女选读。
杭州纺织工业辉煌的代表还有浙江麻纺织厂和杭丝联。1949年,经毛主席亲自批准,浙麻开始筹建,它是当时全国最大的黄麻纺织企业,号称当时“浙江大型企业航空母舰”。20世纪50年代,浙麻上缴的利税占到杭州财政的八分之一,产品远销日本、法国、美国等52个国家和地区。
辉煌时期的杭丝联,除生产机构外,也配套有图书馆、大礼堂、游泳池、幼儿园、托儿所、中小学、工人大学、医院、派出所、消防队、银行等各类生活配套服务机构。1984年被列入《现代中国一百项建设》中唯一的丝绸工业企业。1987年杭丝联在职职工达到6274人,退休工人4000多人,成为真正的“万人大厂”。
让杭州引以为傲的机械制造
1950年8月,浙江铁工厂成立,三年后更名杭州通用机械厂。1954年工厂开始试制制氧空分设备,这就是后来的杭氧。
1970年从部队退伍后,石焕敖进了杭氧,先后当过镗工、技术员,后来当了工段长,车间副主任,2005年退休。昨天我们采访了他,回忆起杭氧的辉煌过去,石焕敖自豪不已:“当时杭氧厂铸造水平是一流的,铸造过毛主席铜像;南山路净慈寺南屏晚钟也是杭氧重铸的。”
南屏晚钟是西湖十景中问世最早的,始建于南宋,盛名于明朝洪武年间,后在19世纪的连年战乱中悄然消失,钟声沉寂近百年。杭氧重铸铜钟,让绝响百年的钟声得以延续。
杭氧,杭州工业体系中的一颗璀璨明星,现在依然是杭州骄傲,国之重器。去年,杭氧登上央视大型纪录片《大国重器》。片中亮相的“世纪工程”——神华宁煤400万吨/年煤化工项目所采用的十万等级空分装置,代表了我国空分设备领域最高水平,技术上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毫不逊色。其产品雄踞世界5强,占据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并出口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杭州机械工业,同样让杭州引以为傲。
杭汽轮,1958年研制了全省第一台750千瓦电站汽轮机,当时这里生产的汽轮机除满足国内需求外,还出口亚非拉等19个国家和地区。
杭汽轮高级技师吴国林说,在杭汽轮上班,对象都特别好找。更让他自豪的是,杭汽轮的汽轮机设备,可以在国际舞台上和西门子、三菱等企业同台竞争。
杭锅,燃气轮机余热锅炉、水泥窑余热锅炉等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迄今为止生产了上千台(套)节能型环保余热锅炉,这些产品全部投运,年发电量相当于一个三峡水电站!
杭州大河造船厂,上世纪70年代全盛时期,生产技术在杭嘉湖一带领先。西湖上第一条脚踏游艇、第一条画舫都由它设计制造。它还是国内第一家研发电瓶车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