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创新变革绘就新蓝图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8-03-16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在如今的嘉兴港,这些期许正在变成现实。

  “2017年,嘉兴港货物吞吐量连续迈过7000万、8000万两个大关,创下历史新高,发展形势喜人。”2月28日,说起2017年嘉兴港取得的累累硕果,嘉兴市港务管理局局长王照祥语气里透着欣慰和骄傲,而看向未来,他更有满满的信心。

  他告诉记者,今年嘉兴港将继续全方位推进转型升级,以创新的力量、变革的力量,奋勇向前,挺进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港口生产创新高

  2017年,嘉兴港交出的成绩单格外“靓丽”,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嘉兴港,那就是繁忙。这一年,嘉兴港持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并最终创下了全年货物吞吐量的历史新高——8828.8万吨。

  “货物吞吐量增幅达到29.5%,而且连续11个月增速都保持在20%以上,增幅一直领跑长三角地区,位居全国前列。同时,集装箱吞吐量也达到了144.2万标箱,总量继续保持浙江省第二位。”王照祥用一组数据还原了嘉兴港2017年的发展态势。

  与此同时,他还和记者分享了港口吞吐量持续走高背后的一些变化。比如说,2017年3月20日,嘉兴港开通了至日本的集装箱班轮航线,填补了嘉兴市近洋国际航线的空白,为杭嘉湖地区外贸企业提供了连接日本的“海上直通车”。海河联运业务高速增长,全年以海河联运方式中转的货物、集装箱分别达到1232.8万吨、8.3万标箱,分别增长20%、159%,有力推动了嘉兴港集疏运方式转变和经济腹地拓展。此外,三大港区发展更为均衡,去年独山港区、海盐港区货物吞吐量增幅分别达到29%、137%,海盐港区首次突破1000万吨。

  以港兴城,滨海港产城融合发展,在港口龙头的带动下,新区工业战线也传来捷报:去年新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78.6亿元,增长21.5%,同样是历史最高值。生产持续走强,效益快速增长,投资增势强劲,招商稳中有进,工业经济全面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全年规模以上利润、利税分别增长46.4%和42.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6.7亿元,增长18.3%;其中工业生产性投入增长24.6%;实际利用外资3.7亿美元,增长43.9%。

  2

  忙赶考

  转型释放新动能

  发展业绩刷出新高,背后是开拓创新、转型升级释放的新动能。

  以转型为核心,去年嘉兴市港务局实施了“港口布局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功能完善、口岸效能提档、统筹机制创新”五个专项行动,一系列深层次的变革全面铺开。

  发展动力来源于重大战略支撑、功能布局优化和发展环境提升。

  王照祥告诉记者,一年来,嘉兴港深度融入浙江省港口一体化、浙江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建设等重大战略,把握战略机遇,分享改革红利,借势借力发展。全面完成市级涉海涉港资产移交,浙江海港嘉兴区域公司正式组建,港口资源整合深入推进,形成了省市区联合开发的新格局。接轨上海重点项目——上港独山集装箱码头产能加快释放,“独山快航”航班密度增至每天2班,全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7万标箱,成为浙北开放型经济连接洋山深水港的重要海上通道。

  2017年,嘉兴港致力于码头泊位、口岸设施、集疏运体系建设,国内最大的海河联运项目——独山煤炭中转基地投入试运行,标志着嘉兴港煤炭作业即将实现集聚化、专业化、环保化运行。口岸扩大开放的主要配套设施——嘉兴港通关服务中心全面建成,乍浦塘闸桥、黄姑塘支线、海塘支线等海河联运“最后一公里”项目建设全面提速,港口现代化、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全港外海内河泊位数增至98个,年设计吞吐能力8454万吨,其中外海泊位48个(万吨级以上泊位35个),年设计吞吐能力6124万吨。港口吞吐能力、万吨级泊位数在省内仅次于宁波舟山港。

  在打造软环境上,嘉兴港也不遗余力。王照祥介绍说,嘉兴市港务局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把“最多跑一次”改革摆在突出位置,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真抓实干落实各项工作部署,大刀阔斧地全力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助推“放管服”改革在基层落地。随着“最多跑一次”改革向纵深推进,嘉兴市港务局涉及的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共17个主项、28个子项,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