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契合时代特征体现南京特点彰显城市特性发展之路
70年来,南京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方位、历史性成就,走出了一条契合时代特征、体现南京特点、彰显城市特性的改革开放、创新发展之路。
一是天下文枢变身科教名城。南京自古崇文重教,被称为“天下文枢”。近代文化教育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涌现了许多全国知名高等学府和在各个领域声名显赫的人物。现在,南京成为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拥有高校53所,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83万人,在宁工作两院院士81人,科教综合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
二是创新驱动产业集群发展。70年来,南京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上个世纪80年代,南京被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为全国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城市。90年代形成科技成果转化机制。2002年将自主创新列为主导战略。2017年启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121”战略。201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2820亿元。《长三角城市群科技创新驱动力指数排名报告(2017)》显示,26个城市综合得分,南京仅次于上海,位居第二。创新驱动使得南京产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集群化发展趋势。原来南京化工、电子、汽车、机械四大传统支柱产业占比很高,现在新型显示、物联网、信息通讯设备、智能电网、新材料和节能环保等6个新兴产业收入规模都超过了千亿元,尤其是软件信息产业发展居全国前列。
三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南京坚持生态优先发展战略,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加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守护好一江碧水、两岸绿色。建设生态屏障,展现南京山清水秀、绿意盎然、人文独特的美丽古都形象。建设南京长江生态旅游胜地,打造长江国际旅游品牌和国际旅游目的地。2018年南京水污染防治综合考评名列全省第一位。
四是协同共生优化布局。南京坚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新区建设和老城改造、城市发展和农村进步协调共生,使得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城市化质量不断提升。70年来,城市规模增长了二十几倍,城市发展由初期的局限于老城到中期的主城充实为主,外围据点状拓展为辅,再到21世纪跨江发展、构筑多中心都市区,城市布局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中心迈向多中心,支撑南京城市功能多次跃升。南京在省内率先实现医保市场统筹,实现城乡居民医保、低保和基础养老金同标。
五是公众参与城市治理。制定了《南京市城市治理条例》,成为全国首个城市治理地方立法的城市。《条例》的亮点之一是成立由公务委员和公众委员组成的城市治理委员会,由市长担任城治委主任。公务委员由市、区政府及各部门负责人组成,公众委员由专家代表、市民代表、社会组织代表组成。公众委员围绕城市治理难点走访调研,起草调研报告提交城治委审议,推动传统城市管理向现代城市治理转变,促进了城市功能品质和城市服务水平的提升,为建构良性城市治理格局提供了制度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