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使命:发展尖端技术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9-08-19

  改革开放40年来,深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城区面积从最初的3平方公里扩大到920平方公里,人口从7万发展到1250万,GDP从1979年的1.9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2.4万亿元……深圳用一张张优异的成绩单,展现了建立经济特区这一历史性决策带给这里的无穷生命力。

  同时,深圳在发展过程中也承担起了“先行一步”的重任:劳动合同制度、社会劳动保障制度、劳动力市场、土地有偿出让制度、住房制度改革……这些最先出现在深圳的制度陆续在全国范围内铺开,有效地调动了各种要素充分涌流,为中国的飞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垦荒牛”深圳也适应国家的发展承担起全新的使命。“《意见》的发布,标志着深圳的先行示范作用会继续加强,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信号。”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易明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这样强调。

  他向记者指出,进入新时代,我们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需要在新的国际经济条件和国内发展阶段的背景下,探索发展的路径和方法,做好改革创新、深化开放、内部管理、产业发展等各项工作;在城市建设、经济建设、体制机制、社会建设等各方面,我们也需要有新的先行先试的区域。而已被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深圳,将在上述领域承担着探索的重任。

  创新依旧是深圳未来发力点

  “创新”一直是深圳独树一帜的关键词。华为、大疆、中兴、腾讯……代表着中国科技创新产业最尖端水平的一大批市场主体都是同一个“诞生地”——深圳。不少深圳网民带着自豪的语气笑称:“光是一个小小的深圳南山区粤海街道办,就有与超级大国在技术上叫板的决心和实力。”

  而细看此次发布的《意见》,“创新”依旧是深圳未来发力的核心焦点——“支持深圳建设5G、人工智能、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生命信息与生物医药实验室等重大创新载体。”“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未来通信高端器件、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领域创建制造业创新中心。”“积极发展智能经济、健康产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意见》中提出的一条条“干货”,简明扼要地勾勒出深圳未来继续向技术尖端冲刺、探索新产业新业态将要发力的方向。

  袁易明也就《意见》高度重视发挥创新作用这一关键点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当前,我们正面临进入产业转换的周期,新的产业在不断产生。而这些创新产业在技术开发和建立新商业模式的过程中,往往处在没有经验可以参考的“无人区”。为了这些新产业的探索和发展,需要一个有人才条件、产业条件、技术支撑、市场支撑的区域作为“产业实验室”,而深圳恰恰符合这些条件。

  他强调,未来,在新产业、新商业模式的探索上,深圳将瞄准国际最前沿进行研究和探索,将技术转化为产品,建立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