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鼓励保险创新服务实体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9-08-12

  “北京畅融工程”保险+再保险对外开放专题活动在朝阳区昆泰嘉华酒店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以“加快落实金融业对外开放政策,着力打造保险+再保险聚集区”为主题,针对7月20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11条金融业对外开放政策措施中涉及保险与再保险领域的内容进行解读与政策宣讲。市金融监管局、人行营管部、北京银保监局、市投资促进中心、朝阳区政府、石景山区政府相关负责同志及内外资保险、再保险机构代表近百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高度重视保险业在京高质量发展,积极为保险机构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提供广阔发展空间。截至2018年底,北京保险业资产规模6780亿元,保险密度8324.7元/人,保险深度5.9%,均居全国前列。截至2019年6月底,全国共有保险法人机构226家,北京68家,占全国近1/3;其中,外资保险法人机构13家,占全国1/4;中国人寿、中国人保及泰康集团等大型保险集团总部在京高度聚集。

  多年以来,首都金融业发展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一行两会”的大力支持。2010年习近平同志视察北京时指出,经过多年的发展,北京已经成为集决策监管、资产管理、支付清算、信息交流、标准制定于一体的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在习总书记亲自审定的新一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除明确“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外,还赋予了北京“国家金融管理中心”的定位。北京是我国服务业扩大开放唯一的试点城市。今年1月31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北京开展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提出了9个方面、177项改革开放的具体措施,其中涉及金融领域的有50余项,占比超过1/4。不久前金融街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易纲行长明确表示,支持北京发展高质量的金融产业,支持国家金融业改革开放政策在北京落地。

  市金融监管局霍学文局长表示,一直以来,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首都金融业发展。目前,北京已形成金融街合作发展理事会、金融街服务局、金融街服务中心有限公司、金融街论坛“四位一体”的服务支持体系。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会见国内外金融机构领导并推动金融机构在北京发展,为金融机构送去“服务包”,建立了专门服务机制。市金融监管局、投资促进中心和各区作为金融机构的服务管家,全方位、全流程开展“管家式”服务,做好服务金融发展、金融开放、机构落地的一系列工作,做到“企有所呼、我有所应”,“吹哨报到、接诉即办”。

  霍学文指出,北京的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与国家金融开放政策的叠加,为内、外资保险机构提供了绝佳的发展机遇。可以说,金融机构在北京开展金融业务,在政策信息、市场体系、基础设施、客户资源、人才聚集、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以及配套商务环境等诸多方面具有其他地方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在空间方面,北京着力构筑“保险+再保险聚集区”,为落地机构提供最为适宜的场所。在配套服务方面,市金融监管局建立了金融机构服务机制,从接触见面、合作意向、伙伴寻找、监管沟通、工商登记、机构落地等方面做好全方位、全流程的专项服务,诚挚欢迎内、外资保险机构来京落地发展。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