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石化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9-07-16

  在兰州石化日前举行的“为您庆功”颁奖会上,巩国平、周彦斌等9名一线员工被评为石化(行业)工匠。至此,兰州石化的石化(行业)工匠达到19名。此外,卢朝鹏和孙青先还被甘肃省命名为“陇原工匠”。

  “这是我们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打通高技能人才成长通道的结果。”兰州石化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李家民说。

  技能晋级出“香饽饽”

  孙青先进厂时是一名技校生,在30多年的岁月中,他勤学苦练,借助于兰州石化开辟的成长通道,一步步从学徒工、初级工,成长为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的技能专家,获得了“中华技能大奖”,成为企业的“香饽饽”。

  兰州石化推行了员工技能晋级计划,详细制定了技能等级和技能专家相结合的“八级”成长通道,涉及66个主要工种。员工刚进厂时为学徒工,转正后成为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如果刻苦钻研技术、技术攻关成果丰硕,还可能成为技师、高级技师、首席技师,甚至成为公司和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的技能专家,并享受相应的津贴。如今,学技术、用技术在兰州石化成为一股新潮。

  截至目前,兰州石化有中国石油集团级技能专家9人、公司级技能专家21人、分厂级技能骨干人才251人、车间级技能骨干人才718人、技师390人、高级技师85人。

  技能工作室培养人才

  兰州石化炼油厂催化二联合车间员工王雪峰原是一名普通操作工,在卢朝鹏技能专家工作室的学习中成长为技能专家。卢朝鹏技能专家工作室组建于2011年,目前有22名技术骨干、23名学员在工作室学习。在7年的时间内,工作室走出了王雪峰、马胜平、杨永纳等一批技能专家、高级技师、劳动模范、技术比武冠军。

  兰州石化充分发挥技能领军人物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先后组建命名了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级技能专家工作室1个、兰州石化公司级技能专家(劳模)工作室7个。公司将优秀的技术人员、技能人才纳入技能专家工作室团队,形成技术合力,围绕课题攻关、技改技措、技术推广、人才培养等内容开展工作,将技能专家工作室打造成为技能操作人员创新创效、技艺传承的主阵地。

  推行名师带高徒模式

  兰州石化大力推广名师带高徒活动,加强导师带徒工作,构建教练式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各级专家、劳动模范等骨干人才的传帮带作用,培养高技能人才。

  活动中,他们注重“三结对、三提高、两结合”。“三结对”是指根据人员身份和业务特点,组织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技能操作人员师徒结对;“三提高”是通过师傅手把手地传授培养,切实提高徒弟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养;“两结合”是指将专家、骨干人才的带徒成效与其聘任考核相结合,将后备骨干培养与专家(劳模)工作室运行任务相结合。公司还开展了“金牌师徒”评选活动,推动名师带出更多高徒。

  “我走上技能之路,主要是受了师傅的影响。”兰州石化维达公司青年员工孙建民说。他刚进厂时,和车间有名的工匠宋万虎结成师徒学钳工,宋万虎从钳工的基本功教起,铲、锯、锉,乃至判断压缩机故障,手把手、一招一式,教得一丝不苟。在师傅的传帮带下,他迅速成长为公司的技能骨干。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