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大数据产业软肋在哪里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9-01-11

  发展,不仅仅靠硬件。建立一堆数据中心和机房,只是停留在发展的产业链底端,在技术创新上仍处于弱势。

  在这个盛产网红的时代,城市也能因为某种特质轻易走红。而作为“网红”城市的贵阳,这几年被提及的频率可谓非常高。在全国的产业发展的图谱中,贵阳或者说贵州到底在什么段位?

  进击的贵阳:天时地利人和

  贵阳发展可谓占尽先机。

  首先在于抓住了天时。2013年,全球主要经济体纷纷布局产业,中国也大力发展产业,并在“十三五”规划中将提升为国家战略。2013年底,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数据中心相继落户贵安新区。同年,贵阳市人民政府与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贵阳顺利牵手中关村,适时发展产业。

  俗语说“朽木不可雕也”,贵阳发展绝非朽木,而是可造之才,自身就拥有地利。贵阳的温度适中,空气适宜,平均气温在14℃-18℃,有利于大型机房散热节约能耗,空气质量也较好,有利于服务器健康运转;贵阳的地质结构不易发生自然灾害,建立数据中心足够安全。

  2017年5月初,贵阳市领导在一场访谈中提到了贵州发展的优势:“贵州虽然比较穷,但是老天爷对人还是公平的,给我们贵州底下存了200亿吨煤。我们会就地发电,电价比别的地方便宜,而且来得稳定。”作为“西电东送”的主战场,贵阳的电价深得企业之心,便宜且电力富余量大,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电力成本。

  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学认为,产业政策若要取得成功,需要同时具备两个要素,一是“有效市场”,二是“有为政府”。人和在于贵州的发展从一开始政府就给予了足够高的重视度,对于产业发展的支持绝对给力。贵阳市亦多次出台相关政策,加速产业落地。不管是与北上广深相比,还是在全国来看,贵阳出台政策都能称得上频次最高,数量最多,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较强,为的发展营造出良好的政策环境。

  贵阳的阿喀琉斯之踵

  有了上述的天时地利人和,贵阳的发展一路水涨船高。贵阳率先启动首个国家综合实验区、国家产业集聚区和国家产业技术创新实验区;率先建成全国第一个省级政府数据集聚共享开放的统一云平台;率先开展地方立法,颁布实施《贵州省应用促进条例》;率先设立全球第一个交易所;率先举办贵阳国际产业博览会和云上贵州商业模式大赛等。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