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十堰市以发行专项企业债的形式成功融资15亿,成为各大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债创新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来自湖北省发改委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湖北共发行企业债券251.1亿元,总量居全国第三。
企业债的迅猛发展缘于发行理念的变化——从发债主体、发债数量指标等多方面,相关政策正在大幅下调企业债发行门槛。与此同时,发行市场利率下调和投资方的青睐更进一步点燃市州县发行企业债的热情。
然而,发行债券面临的违约风险也不可忽视。多位专家和券商人士认为,对企业资产、净资产、利润等“硬指标”进行考核,选择优质项目进行发债,同时对企业项目运行情况进行定期跟踪、及时预警,方可降低“企业债”违约风险。
随着十堰城市综合管廊专项债券的落地,这个全国首单地下综合管廊类债券打响了湖北省7大创新专项债券的“第一枪”。
长江商报记者从湖北省发改委获悉,今年上半年,湖北共发行企业债券251.1亿元,总量居全国第三。另有140亿元企业债券申报国家发改委,目前待审核。值得关注的是,其中创新品种债一共发行36.5亿元。
8月10日,湖北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向长江商报记者介绍,上半年湖北省企业债券发展迅猛,正是得益于一系列品种创新。湖北省发改委组织了城市停车场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养老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配电网建设改造、双创孵化、绿色债券等7个专项债券以及项目收益债、可续期债券等创新品种的研究策划和发行工作。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专项债券为例,十堰市发行专项债券,期限10年,总额15亿元,利率4.88%,成为全国首只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专项债券。
“十堰地下综合管廊这么大的项目,发行利率能控制在5个点以下,很难得,发行主体也比较满意。”8月12日,该债券的承销商——长江证券债券业务二部负责人柳杨向长江商报记者介绍,今年长江证券发行了18.5亿元创新品种债券,主要是私募项目收益债和城市地下管廊专项债券,同时,还在积极推动停车场专项债和双创专项债的发行。
十堰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专项债创“全国首单”
2015年4月8日,在34个申报全国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中,十堰在评审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10个首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之一。
“规划准备整合老工业城市政企二元管网体系,整体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简称PPP),进行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管理和运营。”十堰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而为了建好这一“地下生命线”,十堰市考察多种融资成本,采取“财政+企业债”的形式组成资本金。
随后,十堰市正式发行专项债券,期限10年,总额15亿元,利率4.88%。
“新的综合管廊建设,不同于以往的一般管道,操作难度大,对于一个成型的城市来讲很困难。”柳杨介绍,地下综合管廊债券对券商的要求更高,需要做好其核心研究,项目收入的测算,而这些都跟以前一般的企业债不一样,能成功发行并保持低利率实属难得。
柳杨介绍,作为今年新推的创新品种债券之一,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专项债券投入工作大,时间区间很长,既需要当地政府统筹规划,环保评估,也考验着券商的综合实力,完成之后,甘肃省兰州市也慕名到十堰市现场学习考察经验。
值得关注的是,对于今年申报试点的城市,财政部今年已发布《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中央财政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给予专项资金补助,一共3年,具体补助数额按城市规模分档确定,直辖市每年5亿元,省会城市每年4亿元,其他城市每年3亿元。
另外,为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财政部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作采用PPP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将按上述补助基数奖励10%,客观上也刺激了企业债的发行。
据长江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债已经全面铺开,截至8月13日,河南、贵州、黑龙江等地也在积极发行企业债,部分利率已低至4.27%。
企业债创新品种全面开花
在双创孵化债上,湖北也再下一城,成功发行首只双创债。
今年7月,荆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发行主体、长江证券作为主承销商,向国家发改委申请发行18亿元的2016年双创孵化专项债券已正式获得核准批文。
该债券获批规模为18亿元,其中,16亿元用于荆门高新区创新创业孵化产业基地建设,2亿元用于补充营运资金,期限为7年。该债券是目前湖北省规模最大、全国规模第二大的双创债。
“荆门有它的优势,一个是国家高新区,另一个是引进了一些新能源汽车,有一些资质比较好的企业,已经签订协议要入驻高新区,所以它有比较配套的投资建设。”柳杨表示,该债券的核准获批不仅能缓解掇刀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发展的资金压力,还能为中小企业发展铺路,正符合国家的建设方向。
柳杨表示,对于几大创新品种债券,国家有专门的快速审批通道,加上现在有一个宽松的货币环境,企业债已然成为企业和政府融资的重要渠道。
随着政策一起推动的,还有一起被放开的县域经济城投债。
8月11日,国家发改委已正式批复核准荆州公安县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发行公司债券,债券额度不超过6.5亿元,主要用于当地棚户区改造项目。
“此前的规定是,省会城市可以发两只,地市可以发一只,国家级开发区可以发一只,县一级不能发企业债。现在已经把这个指标放开了,是一个重大变化。”柳杨介绍。
不过,对于其他品种债券,柳杨认为,目前推广的条件还不具备,比如绿色债券的体系不太健全,只是发改委有个指引。
“我们承销商的自身评估或者其他相关政策也都不太健全。加上这个项目本身是绿色的,那么收入就不会很高。”柳杨表示,国家对绿色债券会有很多鼓励政策,比如免除一些税费,给一些政策上的扶持,但现在相关政策还未出台,在操作上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
企业债融资成本有望仍维持低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冀志斌认为,目前利率水平较低,刺激了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大规模融资行为。债券融资属于直接融资,一般说来比银行贷款间接融资成本要低一些。另外,当前股票市场行情低迷,资本市场上充足资金很难找到合适的投向,企业债融资的资金供给比较充足,这不仅使得企业债发行顺利,还进一步压低了发行利率。
联合资信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经济仍然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总需求不足与产能过剩的矛盾依然存在,央行将继续保持市场流动性的相对宽松,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预计企业债务融资成本仍维持在低位甚至进一步降低,且发改委相关松绑企业债券发行门槛的政策效果有望在2016年逐渐显现。
此外,在保增长和化解存量债务风险的双重压力下,企业债券作为企业重要的融资方式,具有融资成本较低、融资期限较长、融资规模较大等优势,预计监管部门对企业债券发行要求将维持放宽趋势,这都将对企业债券的发行带来积极的影响。
在国家“供给侧改革”转型升级过程中,企业债券仍然是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尤其是棚户区改造项目收益债、四大领域专项债券、绿色债券等创新品种的作用将更加突出,成为债券市场新的增长点。
联合资信预计,2016年企业债券发行量将随政策的进一步放松以及宽松政策效果的显现而有所回升,其中可续期债券、项目收益债券、专项债券、绿色债券等创新产品发行量将大幅增加,为实现企业债券的扩容注入新的力量。
不过,柳杨强调,2016年为城投企业债到期高峰,共有244期企业债券将集中到期,企业债券的信用风险暴露需要持续关注。需要券商对存续期债券的资金使用、资产重组、信息披露、还本付息和项目建设等5个方面进行重点风险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