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制造借力“一带一路” 加速产业升级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9-06-28

  在20日举行的2019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高峰论坛暨创新委员会成立大会上,沈阳市市市长姜有为致辞时表示,沈阳实现振兴发展,关键是提振实体经济,根本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将积极对接德国工业4.0,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同时,积极参与建设“中国-中东欧16+1”经贸合作区,促进战略对接、产业互补、设施连通、资源共享,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速产业升级。

  姜有为强调,沈阳将对接德国工业4.0,加快做强汽车产、发展高端装备、推进智能制造及数字沈阳建设,同时,加快提升创新能力,推动开放合作。

  近年来,沈阳汽车产业取得长足发展,是一座正在崛起的现代汽车之城。姜有为表示,围绕汽车产业,将重点建设先进的新能源车生产体系、强大的零部件配套体系、完善的产业支撑体系、优质的产业生态体系等“四大体系”。全力抓好华晨宝马新工厂、恒大新能源汽车、华晨雷诺电动车等重大项目,大力实施“电动沈阳”计划,加快建设智慧网联测试平台。力争到2023年,全市汽车产量超过15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占比超过20%,汽车零部件配套的比率达到60%左右,建成全国重要的汽车产业中心。

  在加快发展高端装备方面,沈阳重点发展六大产业。其中,在机器人领域,突破控制器、伺服系统、减速机等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技术,发展汽车及零部件、机械制造、航空等行业的机器人整机产品。在数字医疗领域,加快研制512层平扫CT、探测器等核心部件以及智能成像与分析系统。在IC装备领域,增强集成电路控制系统、薄膜设备、罗茨干泵等核心技术、重要设备和关键部件竞争优势。在高档数控机床领域,扩大i5系列智能机床规模,推广Wis车间信息管理系统,完善iSesol工业云平台。在民用航空领域,合作生产发动机、舱门、机翼前缘、蒙皮等关键部件,加快发展电动飞机、向量多旋翼无人机。在电力装备领域,研制超高压、特高压输变电设备、智慧变压器、智慧变电站监控系统,发展核主泵及变频器、核三级泵、阀门、管件、循环水过滤系统等产品。

  沈阳还将加快推进智能制造。重点突出生产过程智慧化、企业管理智慧化“两个方向”。发展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批量定制、远程运维服务、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新模式,促进研发、设计、工艺、生产、检测、物流、销售、服务等环节集成优化;加强企业精益管理培训,解决企业成本、产品质量和交付周期等问题,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建设精益管理样板城市。

  同时,加快数字沈阳建设。重点把握智能城市新体系、产业链、5G产业、工业互联网“四条主线”。构建智慧城市新体系,主要是建设智慧政务、智慧城管、智慧医疗等平台,形成数字治理“城市大脑”。优化产业链,主要是建立物理分散、逻辑集中、资源共享、政企互联、安全可信的体系。加快布局5G产业,主要是建设5G基站、5G精品网络,推动发展5G应用场景。深化工业互联网发展,主要是建设窄带物联网,推进企业上云,实现人机交互、机器通信、工厂互联。

  姜有为同时表示,沈阳将提升创新能力,强化核电、机器人、高端医疗器械、金属材料、通用航空、真空装备等领域的传统优势,培育人工智能、新材料、IC装备、生物技术等领域的比较优势。积极推进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有效盘活在沈高校院所科技创新资源,加快布局增材制造、手术机器人、智慧网联汽车、智慧医疗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推动建立国际联合实验室和海外离岸创新中心。

  姜有为进一步强调,沈阳将推动开放合作,在建制度、搭平台、拓通道上取得突破。一是积极对标世界银行标准,加快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二是加强自贸区制度创新,开展大型成套设备及关键零部件维修再制造。三是把中德园作为对德、对欧合作的主阵地,不断完善“一个平台、五大体系”服务模式。四是规划建设“沈阳港”,推动“港、产、城、创”融合发展,打造公铁海航多式联运物流枢纽。五是积极参与建设“中国-中东欧16+1”经贸合作区,促进战略对接、产业互补、设施连通、资源共享,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