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在下行的巨大压力下,安徽省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认真落实调转促,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且努力拓展新发展空间,着力培养新发展动能。“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潮流,也为该区经济带来了新活力。
推进供给侧改革技改投资增长11.2%
买洽洽瓜子,不用去店里,上网络商城就可以;想在“家电之都”合肥经开区选购冰箱,没问题,全球最顶尖的“智能家电”等你选择;来这里参观工厂的流水线,你看到的更多的是智能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手臂……
这些都验证着:有投入才会有收获。从合肥经开区的技术改造投资可看出,该区的转型升级步伐在不断加快。1-6月份,全区技改投资107亿元,增长11.2%,增速高于全市11.7个百分点,位列合肥四大开发区之首。
企业不断推进供给侧改革,加大技改投入,调整产品结构,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带来的是意想不到的成效。
在该区,传统工业企业加大技术投资。日立建机开始混合动力挖掘机、轮式装载机的试制;美菱股份计划投入7-8亿元,增加大冰箱生产线的投入,加大智能化改造;佳通轮胎计划投入近4.5亿元,进行全钢和半钢子午胎生产线智能自动化改造。
传统的食品、快消行业则在不断探索销售模式,“互联网+”快速发展。洽洽集团的“洽洽味乐园”去年上线,当年即实现销售额超8000万元,今年1-6月份销售额已达1.16亿元。联合利华等企业也在加大电商销售渠道拓展。
为转型升级所做的这些努力,都是合肥经开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创新创业为经济注入新活力
园区的经济越来越有活力,有一大批创新创业的平台和典型。
走进该区莲花电商园的大门,6栋深红色的5层小楼一字排开。院内环境整洁,快递分拣中心、停车场、美食城、菜市、健身房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这里曾经是老旧厂房,近一半都处在闲置状态。2年前,合肥经开区来了一次“大改造”,利用废旧厂房建电商园,安装千兆光纤的免费网络,引进快递公司,完善休闲娱乐设施,并给入园企业以产业保护、人才引进、企业融资、税收优惠等多方面的政策支持。这样一来,不仅盘活了闲置厂房,还为经济转型升级输入新鲜血液。目前,这里已经入驻企业100余家。
合肥经开区像莲花电商园的创客空间还有很多,云邦创客、车库咖啡、5F创咖、云谷电商园、大学生创业园、创新创业园、香馨•创谷、天麦生物医药产业园等,形成了一股创新创业的大洪流。
“这些企业都非常灵活并且极具创新精神,能迅速适应市场,像是一条条正待长大的小鱼,抱团发展,具有超强的活力。”合肥经开区科技局负责人如是说。
当然,该区也着力培养一些创新“大块头”,比如清华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联想研发中心、清华启迪科技城、东湖高新合肥创新中心、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等“五大创新平台”。
另外,该区还在蓄势发展合肥创新创业园、智能装备科技园、创客家园、人力资源产业园“四大园中园”和明珠广场众创空间创业基地、大学城科技孵化区“两大创新集聚区”,以此凝聚创业队伍,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创新能力,提升质量效益,激发发展活力。
财政资金和金融杠杆作用明显
2016年上半年,合肥经开区宣布拿出专项资金2亿元,从促进新型工业化、科技创新、服务业、现代农业、多层次人才体系建设、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7个方面给予奖补,力推全区经济转型升级发展。这是撬动企业发展的新杠杆。
与此同时,该区也在帮助企业采用金融等新杠杆来推动发展。今年,合锻智能、应流股份、美菱完成定向增发,分别募集资金6.6亿元、8.64亿元、15.7亿元,2家企业报安徽证监局辅导备案。全区完成新三板挂牌企业1家,上报直接融资信息服务平台备案企业39户。安徽长城军工7月15日通过IPO审核。
另外,还有4家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4.84亿元,今年发放贷款1.08亿元;2家融资性担保机构在保余额8.86亿元。全区一共落实地方政府置换债券转贷资金2.5亿元,偿还政府性债务14.9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