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东充分利用产业资源丰富优势,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应用型大学发展迅速,尤其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富有成效,引起广泛关注。瞩目成绩的取得,除政府规划引导、高校锐意改革等要素推动外,“研教协同”也成为助力应用型大学行稳致远的坚实后盾。
记者了解到,2010年《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就提出“着力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水平”,发展近9年来,有哪些成果?日前省教育研究院协同广东财经大学、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东白云学院3所应用型大学将“本科院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重大攻关项目加以研究和实践。
应用型人才培养要面向产业
长期以来,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学科轻专业、重校园轻社会等错误倾向。为凝聚发展共识,自2013年起,省教育研究院每年举办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其中的高等教育分论坛主要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展开研讨。2018年6月,省教育研究院主办、广东白云学院承办“创新•融合•优质:广东普通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与特色应用型院校建设”研讨会,全国和全省专家围绕主题作报告,还通过调研交流、国际比较等方式,逐渐凝练出“以生为本”“标准引领”“面向产业” “协同育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
确立应用型本科学校建设标准
2015年以来,省教育研究院与多所高校协同完成《广东省应用型本科学校建设标准》,重点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凝练人才培养定位,从育人导向、师德师风、课程体系、校风学风四个方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树立应用型观念、实现产教结合、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推进创新创业、推广实践教学等方面设计课程体系,从鼓励学生竞赛、发挥大赛引领等方面提升学生应用技能,从树立国际化理念、建设机构平台、打造合作项目等方面提升学生国际化水平。
标准形成后,先后印发至广东财经大学、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东白云学院等8所院校进行试点校验。标准完善后,省教育研究院充分发挥标准实践指导功能,仅2018年就先后赴省内19所应用型大学指导交流。
“研教协同”健全制度体系
我国本科院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起步晚,可依据的制度、政策文件相对缺乏。近年来,省教育研究院在总结提炼发展理念、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组织、参与和指导等方式,完善指导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制度体系,提升人才培养的稳定性、持续性和科学性。国家层面,深度参与研制《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规划》,参与制定《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省级层面,具体组织研制《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广东省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广东省教育现代化2035》《广东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9—2022年)》等,参与制定《关于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意见》等;校级层面,指导一批应用型院校制定人才培养规划、方案等。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携手并进,形成指导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完备制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