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讯 控制了关键材料,就卡住了整个产业链“咽喉”。在今年一季度温州全市技改投资创新高的大背景下,不少企业和地区把推进材料转型升级,作为经济新增长点加以培育扶持,实现了制造业的“弯道超车”。
在华峰产业园区工厂内,一条条新上马的自动化生产线衔接默契,一罐罐聚氨酯“黄金原液”源源不断地被输送出来。
一罐聚氨酯原液,在平常人看来,似乎并没有多少价值,而在华峰新材料公司技术人员眼中,一罐高品质的聚氨酯原液,能够为企业发展带来无限动力。东莞东英鞋材厂,是当时广东省最大PU原液用户,早在1997年,华峰工作人员拿着华峰的PU原液去敲门的时候,对方的态度是非常不信任的。为此华峰技术人员在该厂试验车间里一呆就是数天,硬是把鞋底性能相关的试验全都做了一遍,终于以过硬的产品质量赢得了肯定。使华峰PU树脂在广东的市场占有率从零激增到60%以上。
在温州,华峰只是众多温商深耕新兴材料的一个靓丽缩影。当下,一直以传统制造业为支撑的温州,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不少企业家纷纷看好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新材料项目。特别是在高分子材料、特种金属材料和高端金属材料等领域,不少温商开始崭露头角,成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支柱。据统计,温州规上工业企业新材料产业产值超过90亿元,创造的产值占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的五分之一左右。以华迪钢业、浙江丰业、青山控股等企业为代表的产业群,主导产品不锈钢无缝管就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0%以上。
自成立伊始,俊尔新材料公司就组建研发团队,深耕新材料创新领域。目前拥有50多项国家级新产品、省高新技术产品和省级新产品项目,一跃成为全省规模最大、品种最全、技术较强的改性工程塑料研发和生产企业。
不少业内人士指出,虽然这几年新兴材料产业的热点效应在扩散,但新材料产业在温州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其中,行业规模普遍偏小,产业人才缺乏,产学研相脱节,缺乏产业园区“大平台”支撑,成为新材料产业发展的主要掣肘。
其中,温州新材料行业中小企业居多,很多企业没有能力也不愿意在专利和技术方面投入更多,被挡在专利大门之外。不少业内人士指出,如果关键设备和原料都要从国外进口,那么大部分挂“高科技”之名的企业只能做些下游应用开发的“低科技”工作。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