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浙江占近五分之一,连续20年居全国首位;作为浙江的省会,杭州有36家企业登榜,连续16年居全国城市第一。2018年,杭州市生产总值达1.35万亿元,其中民营经济增加值8175亿元,比重达60.5%。
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认为,民营经济始终是杭州的“金字招牌”、杭州经济的“铁柱钢梁”、杭州人民的“财富源泉”,市委市政府必须要以实打实的“硬招”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争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精准施策 让企业安心谋发展
物联网、智能电力温控、无人植保机、LED生态种植……走进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厅,随时都能感受到智慧农业的力量。目前,该公司已在全国建设780余个监测点,累计采集数据达1867万余次,形成以赣南脐橙、德清早园笋、新余柑橘等为代表的高度适配的产业服务模式。
“现在是农业农村发展的黄金时期。”该公司董事长陈渝阳告诉记者,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支持,让他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按新的减税政策,今年可以少缴税100多万元”。
陈渝阳所说的“新政策”,是杭州就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出台的23条“高含金量”政策举措。其中既有对降低企业税负成本、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制造业技术改造等已有政策的强化和落实,也有企业建设人才公寓、构建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制造业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认定等创新性举措。
“在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面前,一定要让民营企业稳定预期、轻装上阵,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周江勇告诉记者,杭州的惠企政策可概括为“三加两减一提速”,“三加”即加大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壮大规模、加大力度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加大力度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两减”即减少企业成本、减少企业办事审批程序;“一提速”即解决企业实际问题要全面提速。
抓政策落实,要实打实、硬碰硬。杭州围绕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销售难、经营难、投资难、转型难、知识产权保护难等问题,出台了一系列举措。
在企业融资方面,杭州明确要引导优化资金投向结构,支持大型商业银行增加制造业企业中长期贷款,鼓励中小银行将定向降准释放的资金用于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
在扶持小微企业方面,规划建成小微企业园(基地)100个以上,建成省市县三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36个,新增小微企业贷款900亿元。
政策红包为企业持续投入研发提供了强大动力。贝达药业公司董事长丁列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18年,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低税率的双重优惠下,企业共享受所得税优惠4800万余元,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额1.4亿元。“在政策支持下,企业得以把这笔费用投到科技创新上,加快新产品的开发。”丁列明说。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不能满足于一时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要立足长远、放眼全球,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民营经济行稳致远。”周江勇表示,下一步,杭州将参照国际通行规则,对标发达国家(地区),建立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打造与世界名城相适应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