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经开区信息产业基地云湾路上人声鼎沸。看起来有吃有喝的展区并非商品集市,而是展示商品背后的制作过程,例如滇菜雕刻技艺、叉车操作、干细胞冷冻等。
为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近1个月来,昆明市各开发(度假)区不断开展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以及职工技能展演活动,为激发生产一线工人提升技能技术、立足岗位开拓创新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形式多样的活动只是一个集中爆发点。事实上,为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一些开发区以及企业都加强了对人才工作的重视力度,不但重视高端技术人才的引进,而且也关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昆明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何云虹说:“当前,经开区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时期,各行各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行业的优化升级和结构调整,急需有足够数量的、结构合理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作为保证。”
产业发展说到根本,人才是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做好人才文章,当前各开发区都在积极探路。
机制保障提供人才沃土
日前,昆明高新区召开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四次会议上,审议了《昆明高新区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送审稿)》。编制出台该方案,旨在改革高新区不适应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方式方法,健全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为产业工人营造良好生产环境。
据悉,高新区已被列入昆明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综合试点单位。按照市总工会要求和改革工作需要,目前已确定了云端药业、金浔股份、云成印务、云南交建、云投新奥5家企业为高新区“产改”的试点。
高新区在方案中提出了大力推进“铸魂工程”,将从加强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畅通参政议政渠道,探索推进产业工人在群团组织挂职、兼职运行机制;谋划工会品牌建设;坚持面向企业、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教育培训方向加快实现技能人才的学历技能双提升;培养紧缺行业产业的技师、高级技师,加大高技能人才引进、提高补贴力度,着力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产业紧缺技能人才,鼓励产业工人拜师学艺,建立健全产业工人新型师徒关系制度等各方面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目标是到2020年,力争有10名技术人员获得“春城首席技师”称号,并扶持组建首席技师、技能大师、名匠工作室、技师工作站等20个。
为保证该方案的实施推进,高新区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对主要任务和改革举措进行细化量化,并明确负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的部门,办理内容和时间节点。力争营造好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氛围,为高新区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和广大进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
另一边,昆明经开区专门制定了《“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2016-2020)》。规划中提到,经开区将加快实施紧缺高技能人才培训的政府补贴制度。对园区产业紧缺的高技能人才岗位,鼓励企业对有潜力的技能人才进行培训。经开区管委会可按立项的培训项目和培训质量评估情况,按培训总额的三分之一补贴用人企业。倡导形成以职业能力评价为导向的高技能人才开发机制,并以此为基准配置资源,通过完善高技能人才开发配套的财政、税收政策,加快高技能人才开发项目和公共实训平台建设。
“十三五”期间,通过实施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引进培养计划、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职业经理人引进培养计划、现代服务业人才集聚工程、大学生就业创业引领计划和“青年英才”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6项重要人才工程,全面提升经开区的人才总量。计划到2020年,基本拥有12967人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平台建设激活创新动能
在完善体制机制的同时,园区以及企业也在探索通过工作站等优质平台,进一步为人才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实现人才本身与园区、企业三方共赢的局面。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海口工业园区已经建有专家工作站2家,以专家命名的专家工作室10家。海口工业园区专家工作站(室)是园区开展的重要人才创新工程,通过构建“一站多室”双层建站模型,培养壮大工业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2018年初,园区投入10万元将工作站面积由20平方米扩大至60平方米,并将专家工作站与党群服务中心众创空间、创业中心等融合,进一步发挥专家在企业中带头创新的作用。目前,该项工作已取得一批成果。
昆明全波红外科技有限公司张莹昭专家工作室与北京理工大学、西安工业学院、长春光机所等高校研究所建立合作意向,与国内包括航天航空、兵器、船舶等军工单位开展了产品联合研发。瞄准最新型号的红外探测器,该工作室预判高像素探测器的应用趋势,研发试制了30多种规格型号的红外镜头产品,在100万以上像素镜头方面获得了较多成果,多种型号的产品已被市场接受。
昆钢公司先后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1个、职工创新工作室2个、技师工作站3个,围绕企业生产经营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技术攻关活动,开展技术培训、经验交流,以师带徒的方式传承专长技能和独特技艺,攻克了一个个难题,加快了年轻职工的成长,形成创建、互学、共发展的良好氛围。
其中,张卫强劳模工作室研发的“HRB500E高强度抗震钢筋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低合金高强度热轧板材研发项目”成效显著,在国内首次开发出500MPa高强抗震钢筋低贝氏体富氮微合金强韧化集成控制技术,每吨材料成本同比降低50元以上。
为充分发挥职工的创新、创造能力和在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战略中的积极作用,昆钢工会制定下发了《昆钢职工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和《昆钢职工技师工作站管理办法》,规范了昆钢职工创新工作室、技师工作站创建管理工作,做到成熟一个创建一个。
通过创建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技师工作站为载体,昆钢公司充分发挥劳模、创新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在企业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中的示范、引领和骨干带头作用,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创新创造潜能,同时也提升了企业的生产质量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