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乡村振兴,亟需一批这样的人才来推动。昨从市委组织部获悉,我市2017年以来已培养省级“三带”乡土人才257人,形成市级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6个,培育23名市级优秀乡土人才,为做强农村产业、增加群众收入提供了智力支持。
“有了技术带头人,我们桃农收入就稳当了。”惠山区阳山镇桃农许文彪说。去年春季,他给10余亩桃树打了一次农药,发现花苞、树叶顶端都出现发黄现象,急得满头大汗。阳山桃农协会专家、省“三带”名人赵逸人接到电话后立即前往“诊断”,告知他由于气候等因素影响,雾天已不适合打农药,否则容易造成这种发焦现象。2年多来,赵逸人领衔的“逸人”乡土人才工作室已为桃农解决技术问题上百个。
宜兴市西望村党总支书记、省“三带”名人范泽锋说,为提升传统工艺水平和艺术价值,他经常要给徒弟教学、带他们外出观摩学习,但以前由于资金不足,力度不大。自从市里对乡土人才给予5万元津贴资助,对“无锡市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给予20万元-100万元奖励,宜兴给予最高10万元扶持资金举措出台后,他加快了带徒弟的节奏,3年里要培训200名左右学生,是2017年以前的1倍多。沈大授领办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后,着手为城乡学子开展泥人制作职业技能培训,并加紧推广自主研发的惠山泥人3D水晶装饰镜框新品、定向出口泥人创意产品。“工作室补助点,企业自筹点,向国家相关部门争取点,资金问题基本解决,企业创新力度也加大了。”沈大授说。预计2019年公司销售额将在2017年400万元的基础上增加10%以上。
厚植乡土人才引领发展的新优势,加快发展特色产业的帷幕正在拉开。在惠山区,每年乡土人才都要和来自院校的专家一起开展水蜜桃种植技术培训30多场,培训农民5000余人次,使绿色防控等新技术得以迅速推广。2018年阳山水蜜桃亩均效益达1.7万元,比5年前增加了10%以上。宜兴加快发展“恒隆”等一批紫砂陶瓷电子商务平台,通过新建恒天紫金城等综合文化街区形成紫砂与文创、文旅相结合的新业态。目前,仅丁蜀镇就有67个紫砂专业合作社,相关从业人员占全镇常住人口的43.5%,年交易额上百亿元。
新吴区梅村街道推动一批青年二胡制作人与省“三带”名人万其兴等对接,精修二胡制作技艺,并建成二胡文化园,完善了配套。2018年该街道二胡年产值增至近5000万元,成为国内产出规模最大的二胡生产基地和二胡交易市场。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