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探讨国际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法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6-11-07

  为准确把握全球化视野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趋势,探讨国际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法,日前,爱尔兰、日本、法国、巴基斯坦及德国等国大学校长和教育专家齐聚北京工业大学,围绕“全球化视野下如何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主题,对创新创业教育环境建设、教育内容定位及教育管理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刻探讨。

  教育环境

  打造国际共享教育生态圈

  面对高科技推动全球经济进入全新发展阶段,我们高等院校要培养何种人才来应对信息技术与网络发展的未来?

  “目前,我国已开启全面建成现代化之进程,逐步从世界大国迈向世界强国行列,这就需要众多更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人才作为技术支撑。”北京工业大学校长柳贡慧作出解答。

  人的视野决定未来发展水平和高度,大学的视野则能决定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跨国界通讯联系及无国界的自由贸易等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国际合作逐渐成为一种创新的重要途径,其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愈演愈烈,永不满足。因此,大学除了发挥育人的最基本职能外,更要有促进全球共同繁荣、引领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视角和高度。

  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要把国际化作为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北工大为建立多种联合培养模式,现已与30余个国家和地区200余所大学签订校际交流协议,进行境外优质教育项目拓展,构建成全球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网络平台。”柳贡慧指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离不开各国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也将依赖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及管理方式跨国流动。为此,北工大在原有外文网站基础上,将校园网门户网站英文版进行全新改版,注重同步传递学校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国际交流合作中的最新成果,还新增人才板块,方便校内学者与国际同行开展更为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国际合作与交流也就意味着科技活动规则与制度环境在全球范围内渐趋一致,科技成果共享解决了网络安全问题、食品及药品安全问题等。如何融入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国际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成为高校以全球视野主导建设发展的新思路。

  “跨境合作,有必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思想碰撞和分享。”日本东北大学助理副校长山下正广娓娓道出这一思想起源。

  2012年,里见进先生担任日本东北大学校长,就开始领导学校进行转变。

  “我们要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共享的环境,让学生能够成长为国际社会中发光发热的个体。”山下正广回忆并讲述里见进先生的远大目标,正是在这一“里见进目标”的鼓舞下,该校大张旗鼓地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改革。如设置国际联合培养项目部门,旨在通过与国际同类高校合作,增加学生国际交流、实习以及教工互换机会。

  为配合日本第五次科技强国计划中提出的“5.0版超级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还通过推广全球创业学、领先研究学校计划等举措,在世界范围内寻求产学合作,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科技创新。并在国际环境当中、实际工作场景下开展教育培训等,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营造高度创新环境。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