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广深轴线长度约180公里的区域,横跨广州、东莞、深圳三市,集聚了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涵盖了广东六成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一条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其中,位于走廊中部的东莞,是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中部脊梁,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定位为国际制造中心。
其底气何在?全球30%的玩具产自东莞,全球20%的毛衣产自东莞,全球20%的智能手机产自东莞,全球10%的运动鞋产自东莞……东莞以制造业立市,凭借改革开放积累的30多年制造业和对外开放的经验,目前正在东莞智造、创造的转型路上。
今年年初,东莞“两会”传出捷报:GDP突破8200亿大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全省第三,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比突破50%……东莞在经济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上结出硕果。在东莞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版图上,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松山湖”)就像一块“磁铁”,把产业、人才、资金等生产要素强有力地吸附在这10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然后“裂变”为创新的动能辐射到全国乃至全球。
从转型升级到创新驱动
透过松山湖一栋办公楼的玻璃窗,遥望远处隐约可见一座小山尖,眼前的一切在近十年间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刚来的时候这四周都是山和空地,一眼还可以看见松山湖,现在全被楼宇遮挡了。”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院长陈雷霆感慨道,松山湖的发展真快。
作为国家级高新区,松山湖是东莞创新驱动发展的主战场。松山湖管委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松山湖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达330.15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东莞全市比重达30.9%。目前,松山湖已经形成了高端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器人、新能源和现代服务业的“4+1”产业体系。
在松山湖众多的创新平台、研究机构和实验室中,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以下简称“电研院”)的创建与东莞自身的产业可以说是“天然吻合”。东莞是个名副其实的电子信息产业重镇,而在松山湖里,该产业占比高达七成以上。过去数年,东莞的电子信息产业不满足于传统的代加工模式,极力寻求转型升级。从2017年开始,转型升级进一步加码为创新驱动,而电研院的使命便是为东莞电子信息产业注入创新的血液。
由东莞市人民政府、广东省科技厅和电子科技大学共同成立的电研院,如今已构建了电子信息科技领域的6个公共实验室、3个院士工作站和9个研究中心,还在2016年获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2012年,电研院与东莞本地企业共同成立了芯片开发公司——东莞芯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主攻LED驱动芯片的开发。“过去五、六年,LED驱动芯片主要依赖进口,但这几年我们逐步开发出自己的芯片,逐步替代进口了。”陈雷霆说。
创新能化腐朽为神奇,更能让创新者感受到创新成果的“含金量”,这一点,东莞上市公司正业科技感受最为深刻。据了解,该公司刚开始是做电路板的,但随着电路板精细化发展,需要一系列的检测设备,在与电研院专家团队的合力之下,该公司逐步转型为以生产检测设备为主的业务模式,实现了利润的大幅增长。陈雷霆认为,东莞在创新转型过程中,非常有赖于技术孵化平台和技术专家团队“添一把火”。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