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金融全力助跑实体经济迈向高质量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9-03-08

  企业银行开户取消许可、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实施意见出台、农行宁波市分行100亿元纾解基金和鄞州银行“双创债”获批……本周,我市企业收到的金融“大礼包”一个接一个,为新一年发展增添了信心。

  “近期,中央、省委就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市各金融部门将根据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有关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全面落实金融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23条’意见。”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通过打好畅通渠道、创新供给、降本减负三大“攻坚战”,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创新动能打造和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等注入新动力。

  今年,全市金融机构将同时推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提高金融服务能力,力争三年内制造业贷款年均增长10%、占比不低于25%;确保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去年,民营企业贷款占新增公司贷款比例上升,争取小微专营支行业务增长20%。加快全域保险发展,引导保险资金以债权、股权、股债相结合的方式投资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鼓励企业通过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市场等渠道扩大直接融资规模,争取年直接融资规模突破1000亿元。

  畅通“最后一公里”

  让融资更方便快捷

  宁波网约车司机数量众多、业务繁忙,为了方便该群体贷款,泰隆银行宁波分行推出“码上贷款”业务,客户只需扫一下二维码,就可在手机上完成以往只有到银行网点才能办理的额度申请、征信查询、款项发放等手续,“一次都不用跑”。

  由于信息不对称、资源不共享,企业融资往往卡在“最后一公里”上。为了解决这一长期困扰的难点、痛点问题,我市各级金融机构一方面引入移动互联网技术,借力、云计算、人工智能,精简、优化银企对接流程,通过实地对接,摸清优质企业和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的实际需求,提供“一对一”的金融解决方案。

  在信贷管理机制上,今年,我市金融机构将改进信用评价模型,设置独立的民营和小微企业信贷审批系统,积极推行线上审批、限时审批和派驻专职审批人等制度,探索业务前台与中后台平行作业。在信用信息共享上,宁波市普惠金融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将加强与税务、生态环境等部门和公用事业单位的对接、协调,拓展公共信用信息、商务信用信息等非金融替代数据在信贷领域的应用,充分发挥平台信息查询、征信、融资对接等功能。在提升外汇金融服务便利度方面,我市相关金融机构将推广外汇管理行政许可网上办理,对符合条件的民营和小微企业简化货物贸易单证审核、待核查账户管理、退汇业务管理、进口报关信息核验等手续。

  此外,今年,人行宁波市分行还将牵头深化银企精准对接,开展“三联三促”企业服务专项活动,组织一线支行行长、业务部门负责人、资深产品经理等定期走访企业、园区,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现状,为企业提供金融政策和产品咨询,量身定制个性化金融服务方案。

  创新供给领域

  为实体经济增动力

  当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已经成为中央、省、市的一项工作重点。从我市实际情况来看,只有做好民营和小微企业的金融创新工作,围绕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载体培育打造、开放经济做大做强等重点领域加大有效供给,才能充分激发民营企业发展活力,顺利实现高质量发展。

  去年,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为全市企业提供风险保障24.11亿元,同比增长164.33%;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成为市场拓展的“起跑器”,提供风险保障3597万元;出口信用保险有效帮助企业应对中美贸易摩擦,支持企业出口贸易265亿美元。今年,我市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将继续发挥好城乡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出口信用保险的增信分险作用,通过产品优化和服务创新,确保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去年,民营企业贷款占新增公司贷款的比例稳步增长。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