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环境是营商环境的重要要素。普华永道中国联合数联铭品、财新智库和新经济发展研究院制作《2018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质量报告》(简称“榜”)时,就在产业部分考察了“产业环境”和“创新实践”两个维度。大湾区研究院榜指出,成都抓住“一带一路”机遇,加快弯道超车,使得市场环境指数入围10强。
成都晚报-成都发布记者邀请经济领域专家学者、咨询顾问,从产业环境维度,揭秘成都在营商环境建设中弯道超车的“绝技”,探寻未来持续发展的空间。
看产业结构
成都发力新经济
去年每天诞生110多家新经济企业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产业环境,最为关键的是顶层设计,优化产业结构。在2017年7月召开的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上,成都就清醒认识到,要赢得未来发展,必须主动适应和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强产业政策创新和经济组织方式变革,努力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发展新路。
这一认识逐步深化并切实推进。2018年7月,中共成都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首场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成都市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改革攻坚计划》,明确下一阶段成都将加快构建先进制造业、新兴服务业和新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并进一步谋划了“5+5+1”产业细分领域。
这是一次重大转变。成都市发改委主任杨羽表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和关键所在。“5+5+1”中,5大重点产业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新型材料和绿色食品;5大重点领域是会展经济、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业、文旅产业和生活服务业;1个产业体系是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占据成都产业头把交椅的电子信息产业,向万亿产业发起冲刺。
过去一年,成都持之以恒地以创新理念培育转型发展新动能,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和现代产业体系重构。2018年,成都依法关闭了“散乱污”企业1.44万家,“腾笼换鸟”向市州转移企业1012户。
新经济成为增长新引擎。2018年,成都市场主体增长54.1万户,同比增长12.8%。其中,新增新经济企业达4.1万家,每天有超过110家新经济企业诞生,4家独角兽企业破茧而出。新经济企业专利数量达5.65万件,同比增长117%,成都新经济活力跻身全国前三。成都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