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9-02-27

  日前,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在北京正式揭牌成立。这是我国首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标志着北京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上又迈出了新步伐。

  北京将如何建设这个试验区?试验区将有哪些体制机制创新?试验区的重点任务和具体举措有哪些?记者为此采访了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主任黄铁军教授。

  记者: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未来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黄铁军: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在人工智能基础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组织开展国家人工智能创新试验,探索体制机制、政策法规、人才培育等方面的重大改革,推动人工智能成果转化、重大产品集成创新和示范应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引领带动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按照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总体部署,科技部将在“十三五”期间,分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试验区是按照地区进行建设的,北京率先建立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发展目标是到2023年,北京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将建成一批能够有效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开源开放创新服务平台,在人工智能理论、方法、工具、系统等方面取得一批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原创性成果,在部分关键技术环节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引领人工智能学科前沿和技术创新方向;在智能医疗、智能政务、智能交通、智能金融等领域形成一批高水平的人工智能应用解决方案,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10家以上产品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领军企业,初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技术主导权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推动北京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学术思想、基础理论、顶尖人才、企业创新和发展政策的源头。

  记者:试验区的“体制机制创新”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黄铁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发布北京智源行动计划,建立北京人工智能领域的新型研发机构——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

  智源研究院的愿景目标是按照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总体部署,支持科学家勇闯人工智能科技前沿“无人区”,推动人工智能理论、方法、工具、系统等方面取得变革性、颠覆性突破,引领人工智能学科前沿和技术创新方向,推动北京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学术思想、基础理论、顶尖人才、企业创新和发展政策的源头,支撑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促进人工智能深度应用,改变人类社会生活。

  依托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在科研管理机制、联合实验室共建机制、知识产权共享与转化机制、固定资产管理机制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比如,建立新型科研项目管理机制,充分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在科研管理上,建立以智源首席研究员(PI)加项目经理为核心、聚焦于技术突破与颠覆性创新的新型科研项目管理机制,把科研决策权让位于科学家,由科学家自主确定研究课题和科研团队,自主安排科研经费;解决青年科学家的后顾之忧,支持青年科学家开展不定题目的开放性、探索性研究,为青年科学家潜心做科研提供有力支撑;建立同行评议为核心的人才和成果评估评价机制,同时简化科研经费申报及使用方式,简化科研项目过程管理,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科学家创新活力。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