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深圳经济特区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因改革开放而强。改革开放40年来,在党中央和广东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依靠改革开放,迅速从一个边陲农业县建成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和创新力的创新型国际化城市,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的奇迹。进入新时代,深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圳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要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强调的“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办出水平”重要指示精神,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一、深圳经济特区的历史性贡献
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深圳是中国最早进行改革开放、影响最大、建设最好的经济特区。在我国改革开放40年伟大征程中,深圳经济特区充分发挥了“试验田”作用、重要窗口作用和示范作用,以实际行动向世人展示了什么是改革开放、如何推进改革开放,充分彰显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
敢为人先、勇立潮头,充分发挥体制改革“试验田”作用。创办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项伟大创举,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方法论,是经过实践检验推进改革开放行之有效的破冰之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的习仲勋同志深入一线调研,以敢为人先的历史担当和大无畏的革命胆略,向中央打报告要求“第一个吃螃蟹”,提出兴办对外加工贸易区的设想建议。邓小平同志支持、鼓励广东先行先试,作出兴办经济特区的历史性决策。深圳利用中央赋予的“特殊政策、灵活措施”,以“杀出一条血路”的豪迈气魄,率先探索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石破天惊的改革开放进程中闯出千余项全国“第一”:率先改革基建体制,开创中国内地工程招投标先河;率先推行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敲响新中国土地拍卖第一槌;率先突破固定用工的传统体制,打破“铁饭碗”;率先进行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发行新中国第一张股票,等等;为全国体制改革提供了经验和借鉴。进入新时代,深圳在全国首创“领导小组—专责小组—部门联合—社会参与”的改革督查机制,率先建立改革项目台账制度、率先探索建立改革第三方评估;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首创“4+2+2+2”住房供应和保障政策,科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资国企改革、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前海模式”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358项,其中133项全国首创或领先,28项全国复制推广;一批批诞生于深圳的创新制度走向全国,彰显了体制改革“试验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