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探索开放新动能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7-03-24

  市场采购贸易,被国务院副总理汪洋称为四大新型贸易方式之一,在促进外贸增长、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等方面显示了蓬勃生机。作为一项国家级改革试点,它是如何在宁波落地生根的?与蜚声海内外的“义乌模式”相比,“宁波模式”又有哪些独特优势?未来,这两种市场采购模式如何在浙江继续保持“双雄领跑”格局?

  市场采购“宁波模式”出炉

  2013年1月,在宁波检验检疫局部署下,北仑检验检疫局联合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临港区域占地6.3平方公里的现代国际物流园区为平台,因地制宜制定方案,协作共建宁波进出口商品采购贸易改革示范区,探索具有宁波特色的市场采购贸易试点。

  “其实,早在示范区建立之前我们就在个别企业进行了试点。2009年,鉴于贝发集团的产品特点,按照‘风险可控、科学监管’的原则,我们创造性地为贝发量身打造‘企业准入、源头监管、进库申报、出口核销、定期监督’的贝发模式。”北仑检验检疫局副局长张升告诉记者。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贝发集团逐渐由单一笔类制造企业向文具全品类供应链运营服务转型升级,引入以“市场采购+组合包装”为基础的出口配送模式。“一般贸易都是单一产品报检,企业需要分别获取供应商提供的换证凭条和检验证书,然后在口岸二次换取出境通关单,存在着单证核销次数多、时间长等问题。”张升表示,传统的监管模式已无法满足贝发等企业市场采购出口配送的贸易需求。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原本贝发独享的监管模式变成了一种制度性安排——成立宁波进出口商品采购贸易改革示范区。在示范区内,入驻企业市场采购配货后统一集中到监管仓库,在组货装箱前完成检验检疫监管,并可整合后将几十种货物一次报检。

  主营日用百货商品出口的宁波凯越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是进驻示范区最早的企业之一。“我们出口商品有近万种,由于大多数国外客户的订单比较小,每单货值仅几百到几千美元,一个集装箱一般要装二三十种货物。”凯越国贸营运部副总经理吴大庆告诉记者,在示范区创建之前,这些出口商品要分批多次报检,从组货到全部完成检验,起码需要一两周时间。

  “入驻示范区四年多来,公司一个货柜平均减少综合物流成本1000到2000元,节约的仓储、报检等各项费用超过2000万元。”吴大庆为记者简单算了笔账。2016年,凯越国贸实现外贸出口5.6亿美元,其中在示范区组织出口的货物总值占比超过50%。

  不仅如此,市场采购贸易试点中建立的质量追溯机制,还促进了企业诚信经营。“以往,出口商品最怕在国外发生质量纠纷,由于货源来源广,彼此责任不清,影响了国外客户的持续采购热情。现在,再发生类似纠纷,我们只需按图索骥就能发现问题症结,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损失。”宁波世贸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孔泽昊,对示范区带来的变化赞不绝口。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