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产业呼唤人才助力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9-01-22

  作为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装配式建筑,近年来获得来自国家层面的大力推动。从中央到地方,有关发展装配式的建筑的指导意见、专项规划、行动计划密集出台,其目的,是从顶层设计上引导与规范行业发展方向。

  这是一场建筑产业的大改革。在福建,3年内建设20家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的目标已经制定。然而,由于人才培养的滞后性,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正面临较大的人才缺口。

  加快培养人才,打造一批引领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强大队伍,成为行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助创》记者在走访闽企、政府部门、高校后了解到,培养装配式建筑人才,福建已经出发。

  5月28日,中建海峡(闽清)绿色建筑科技产业园,工人们正在顶着烈日操作巨大的吊机,一块块预制叠合板构件被吊起、装车,运往福州鲁能花苑的工地。在那里,它们将被交给专业工人,成为房屋楼板。

  这些装配式建筑构件,由房地产商向中建海峡订购,并交给由中建海峡控股的中建科技(福州)生产,验收合格后,被用于建造商品房。

  2017年,福建省出台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实施意见,提出2018年全省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建筑面积不少于600万平方米。当前,不少房地产商正加紧了行动。

  政策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正快速扩张

  成立于2014年中建科技(福州)有限公司,是福建省较早从事装配式建筑研发、生产、施工的企业之一。其位于福州市闽清县云龙乡中建(福建)绿色产业园的6层综合办公楼,采用预制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装配率为92%。这栋楼,被认为是行业示范。

  较早瞄准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力,让中建科技(福州)成为行业先锋。中建科技(福州)总经理涂闽杰告诉记者,中建海峡早在2012年就提出发展装配式建筑,并成立专门的项目组赴各地考察、学习。“我们当时项目组有10多个人,现在都是中建科技的技术骨干。”涂闽杰说。

  这些早期研究装配式建筑的技术人员,成为闽清基地拓展业务的中坚力量,记者了解到,中建(福建)绿色产业园综合楼项目应用了八大技术创新,包括BIM建模技术、装饰与彩色混凝土技术、清水复合保温外墙板、节点铝合金模板技术等,其中,大多数工艺由中建科技(福州)自主研发。

  人才与技术的支撑,让中建科技(福州)开始设计出多样的产品,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涂闽杰告诉记者,中建科技(福州)拥有年产能约30万立方米PC构件,可实现年产值约5亿元。目前,闽清基地的产值约1亿元。

  根据《福建省装配式建筑“十三五”专项规划》,2020年,全省装配式建筑产值将超过2000亿元,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达10家,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达20家,全省城镇每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当年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20%以上。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三年,装配式建筑在需求端将迎来一轮快速扩张。然而,供给端的扩张,却并不容易完成。由于人才培养的滞后,高质量地建设20家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的目标,任重道远。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