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是,40年前,这里还是厂房连片的大北窑工业区,曾有老居民回忆,当时没有一座楼超过10层,烟囱倒是有十几根。
从“铁十字”到“金十字”,从默默无闻的工业区到闻名世界的商务中心区,40年间,北京CBD从孕育、诞生到兴盛,踏石留印,谱写了一部对外开放的交响曲。
工业聚集区变身
“我8岁上大北窑逮蛐蛐,16岁初中毕业在大北窑上班,一上就是25年。”对于朝阳区朝外街道的居民马仲清来说,大北窑就是他的青春记忆。
大北窑,位于长安街东端,曾因烧窑而得名。新中国成立后大兴工业,这里的工厂便如雨后春笋,马仲清工作的北京综合仪器厂就是其一。“守着大北窑十字路口,就有北京金属结构厂、北京第一机床厂、北京汽车制造厂、北京综合仪器厂等十多个大中型国有企业。”在马仲清的记忆中,那时候,北京人脱口叫得出名字的工厂,几乎都在大北窑附近。白天,这里机器轰鸣、工人们进出忙碌,傍晚,穿着蓝色中山装、挎着公文包的骑车大军,从厂大门四散开去,红砖灰瓦的厂房又恢复寂静。
时光如梭,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幕拉开,大型跨国公司、国际驻华机构和各类外商投资企业涌进国门,在1982年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里,北京作为“工业基地”的功能悄然消失。这个伟大祖国的首都,准备迎接巨大的经济转型。
当年,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柯焕章率队出国考察,他们发现,欧美经济蓬勃发展,英国、法国、日本等世界强国的首都早已建立了商务中心区,金融、保险、高新技术等产业云集,商务精英们喝一杯咖啡的工夫,就能创造好几万元的经济价值。
对于当时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北京来讲,CBD还只是海市蜃楼。然而无论如何,率先规划,为一种未来产业——“高端商务”腾出一片空间,成为决策者的共识。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