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引领应用型人才培养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8-11-27

  书香翰墨,春风化雨,培育了无数职场精英;薪火相传,踏石留印,赢得了满园桃李芬芳。

  办学肇始于1959年的徐州工程学院,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升本以来,该校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紧扣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厚基础、善实践、能创新、高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已形成以工为主,理、工、农、文、经、管、教育、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多年来,徐州工程学院在深入开展教学思想大讨论、科学借鉴欧美工程教育先进经验基础上,确立了国际接轨、国内领先的“大应用观、大工程观、大生活观、大文化观”应用型办学新理念,全面设计实施“四大观”引领下的项目式、系统化、综合性改革。

  一直以来,徐州工程学院始终将本科教学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大力推进本科教学评建工作。该校将高质量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列为“十三五”规划三大重点任务之一。

  2015年,在全校第四次教学工作会议暨迎评动员大会上,徐州工程学院启动并逐年开展了实验室评估、本科专业综合评估、二级学院教学评估等专项评建工作,学校教学规范化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一路开拓创新,一路风雨兼程。

  经多方呼吁努力,徐州工程学院生均拨款首次达到省属高校水平,多年梦想得以实现。获批建设用地近800亩,东校区建设顺利启动,“一城一校区”集中办学新格局正在形成;师生面貌有根本性转变。学校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为学校后续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内涵建设有突破性进展。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获批1亿元(全省共6家),是该校有史以来获批金额最大、规格最高项目;3个专业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住建部专业认证,实现专业认证零的突破;3个专业入选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5个学科获批省重点建设学科、3个专业硕士点通过评审,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党的建设有创新性品牌。该校出台从严治党“三十条”,创新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读书活动,原创红色话剧《苍茫大地》全省巡演,形成党建活动特色品牌,教育部官网、江苏省委《群众》杂志、省委新闻网等专题介绍学校党建思想工作先进经验。

  天道酬勤。眼下,徐州工程学院办学质量有开创性跃升。该校获“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实现“挑战杯”国赛金奖零的突破;人才培养综合排名位列全国高校265位,全省同类院校第2位。学校2018年位列武书连全国大学排行榜384位,较2014年提升116位,居全国理工类“学院”第6位,在全国应用型高校中影响力持续提升。

  全面贯彻“大应用观”

  创新指导人才培养工作

  “大应用观”针对应用型高校普遍受制于狭隘“应用观”,导致学生专业能力与职业发展需求脱节等问题,以“八个统一”指导人才培养工作,实现培养规格与产业需求、教学标准与行业标准等有效衔接。

  一直以来,徐州工程学院完善对接产业应用需求的专业布局。按照“对接行业、优化专业、引导创业、服务就业”的思路,紧密对接徐州市六大千亿元产业,重点建设工程机械、食品工程、土木建筑、化工环境、能源光伏、商贸物流等六大专业集群,实现专业群与产业群的有机协同,促进学科间交叉融通,形成以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卓越计划专业和省品牌专业等为主导的专业建设格局。

  与此同时,徐州工程学院重构“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精准定位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通过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两个加强”,一是加强实践教学学分比重,二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实训比例,突出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应用能力和综合素养高度契合职业发展需求;构建对接行业标准的学生能力素质标准体系。深入调研行业企业人才岗位需求,明晰人才能力素质标准,校企共同开发基于真实生产过程的课程教学资源,开展涵盖生产操作、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多种形式的实践能力训练,解决学生能力培养与职业需求脱节等问题;重构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针对应用型高校课程体系一般“学术型”课程内容占据主导地位的问题,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系统改革、重组、编排,构建基于生产过程的行动导向课程体系。根据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要求,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依照真实生产过程和岗位能力需求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整合、调整与评价课程。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