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如何为珠海实体经济赋能?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8-11-27

  日前,第三届中德人工智能大会在珠海召开。瞄准科技产业发展前沿趋势,大会围绕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等关键词展开高端对话和产业交流。

  连续三年在珠海举办的中德人工智能大会,已逐步成为中德两国科研界、企业界科技交流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来自德国等地的行业专家、领军企业对珠海的感知不断加深,人工智能产业项目在珠海加速落地。

  在会场之外,如何让人工智能的原创性理论成果转化成产业技术的实际应用,成为珠海业界的一大课题。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为产业经济赋能加速的初步探索和实践已然上演。

  前沿▶▶中德人工智能合作进一步深化

  大会现场,中德人工智能研究院与欧洲图像算法联盟、德国杜塞尔多夫市、UIC、中国人民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和中国联通珠海分公司等单位分别签署了合作协议。

  与此同时,由中德人工智能研究院、四维时代、360、魅族科技等14家人工智能领域企业组成的国内第一支AI行业战略联盟正式成立,将作为人工智能行业多方合作沟通的纽带和桥梁,为相关企业、研究机构、研究人员等提供交流组织和服务平台。

  据中德人工智能大会主办方介绍,大会的举办旨在深化推进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智能制造与德国工业4.0对接,并加快落实中德两国签订的《中德人工智能研究院项目》。

  据悉,去年6月,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与四维时代科技公司签署了《中德人工智能研究院项目》,双方将致力于促进中德之间的人才交流和技术交流,在计算机视觉及人工智能领域深入合作。一年半过去了,中德人工智能研究院项目已有显著合作成效。

  四维时代创始人兼CEO、中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崔岩在大会上晒出了成绩单:近一年半以来,团队不断加强与国际人工智能产业的交流互访,在研发上取得了多项突破性进展,“比如,我们的人工智能视觉技术已与美国NASA登月计划展开技术合作。”

  “目前,国内已形成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多个人工智能产业聚集区,正处于从跟跑再到并跑、领跑阶段。”国家科技部高新技术中心副主任卞曙光表示,希望珠海抓住中德人工智能产业合作的机遇落地一批项目,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珠海市作为中德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积极实践者,正深入落实中德合作行动纲领,推动中德两国科研机构和企业在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产学研合作,加快中德人工智能研究院项目建设。”珠海市副市长芦晓凤表示。

  赋能▶▶“智能+制造”成行业挖掘技术价值点的方向

  在中德人工智能大会举行的同一时间,珠海金湾智造大街园区内,珠海商友智能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的自动面膜折叠智能机器人快速作业,抓取、折叠、开袋、入装,整个过程仅需2秒左右。

  “传统的面膜生产过程中,折膜装袋环节几乎全部需要人工操作,成本高,效率低。”商友智能营销总监潘劲草告诉记者,公司针对面膜生产环节的折膜装袋工序专门开发的自动机器人,解决了准确抓取面膜、开袋装投等环节的技术难题。“如今,每台机器人的生产效率为2000片/小时,每台机器人每小时相当于4—5个人的产量,一台机器一天的工作量可抵约18名工人。”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