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循环经济“朋友圈”持续壮大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6-10-27

  当谈论起青海循环经济产业链条时,人们脑海中最先显现出来的应该是以盐湖化工为依托的钾、钠、镁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其实不然。

  如今在青海,锂电循环、铝及铝深加工、光伏产业、藏毯绒纺、特色生物资源开发及深加工等12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已基本构建完成。

  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而我省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工业作为我省经济发展的支柱,扩大循环发展,做优生态经济,实现“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并存已成为我省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建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的总体部署下,我省工业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综合利用,以技术进步与创新为支撑,全力打造工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在盐湖化工、有色(黑色)金属资源开发、高原特色生物资源开发、煤化工及石油天然气化工、新能源等领域,延伸循环经济产业链条,扩大“朋友圈”,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最大化,废弃物排放量最小化。

  构建工业经济

  循环发展产业链条

  在我省最令人关注的盐湖资源开发方面,从钾资源形成的氯化钾、硫酸钾、硫酸钾镁肥、复合肥、硝酸钾、氢氧化钾到钠资源形成工业氯化钠、精制氯化纳、纯碱、烧碱、金属纳、硫化碱,再到镁资源形成氯化镁、氢氧化镁、高纯镁沙、镁水泥、金属镁、镁合金等产品,不仅仅是产业链相关产品种类的增加,更是产业实力的提升。据统计,截至目前,我省钾肥产能已达到850万吨,在建300万吨,复合肥100万吨,氯化钠产能1000万吨以上,纯碱产能达到350万吨。盐湖资源开发已形成综合开发和多元结构,并且产业集中度显著提高,成为全国最大的纯碱和钾肥生产基地。

  除此之外,我省依托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海东工业园区,重点打造和构建了“盐湖资源开发氯平衡产业链”、“锂电循环经济产业链”、“铝及铝深加工产业链”、“铜及铜深加工产业链”、“铅锌冶炼及深加工产业链”、“有色金属综合利用硫平衡产业链”、“钢铁产业链”、“煤化工产业链”、“光伏产业链”、“藏毯绒纺产业链”、“特色生物资源开发及深加工产业链”12条对影响我省工业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其中,锂电循环经济产业链依托青海锂资源占全国八成以上的优势,按照打造从盐湖碳酸锂、电池级碳酸锂、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电池隔膜、锂动力电池、电池铜铝箔及壳体制造等配套项目、新能源汽车千亿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发展思路,全国重要的锂电池产业集群正在加快建设。

  目前,已形成工业碳酸锂3.3万吨产能,在建产能3万吨;锂电正极材料1.87万吨产能,在建3.5万吨产能;石墨负极材料1万吨产能,在建产能1.5万吨;锂动力和储能电池1150兆瓦时产能,在建产能3吉瓦时;电池用铜箔2.5万吨,铝箔3900万平方米,2015年实现工业产值约35亿元。

  虽然,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工业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但在我省产业链的拉动下,企业抱团发展,不仅降低了成本,更成为了企业竞争的主要优势。

  位于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川工业园区的青海中利光纤技术有限公司正与亚洲硅业(青海)有限公司建立了循环发展对接,生产光纤的高纯四氯化硅均从亚洲硅业获取。

  据中利光纤副总经理贺秀才介绍:“就地取材循环发展,不仅节省运费等相关开支,更增加了企业竞争力”。

  据统计,在我省产业链逐步完善的拉动下,去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80.1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7.4%。

  攻克制约循环经济

  发展关键技术

  循环产业链的构建,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若想让产业链环环相扣,除了产品的关联性还有重重技术难题。

  为此,我省围绕构建和延伸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以企业为主体,通过实施重大技术进步与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引导企业采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联合攻关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方式,突破了一批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

  这不得不提及,盐湖资源产业链的延伸突破了盐湖固体钾矿固液转换、冷结晶正浮选提高钾收率、百万吨钾肥冷结器提高结晶效率等近二十项关键技术;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