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名中外嘉宾参会、600多家“互联网+”顶级企业参展,迎来31.9万人次入场、267名记者……23日,第二届中国(广东)国际“互联网+”博览会圆满闭幕,在闭幕后仍热度不降,持续成为舆论焦点。
对正处转型升级关键阶段的佛山而言,这是一次巨大的鼓舞。去年5月,佛山在全省城市中率先发布“互联网+”行动计划,把承办“互联网+”博览会定位为行动核心抓手,计划将佛山发展成为中国“互联网+”应用创新的试验区。
自发布该计划后的一年多来,以“互联网+智能制造”为发力点,佛山产业加速创新驱动。一场场政府和市场的探索,已汇集成转方式、调结构的巨大力量。
作为一座坚守制造业的广东经济重镇,佛山探索“互联网+”,走过了哪些路径?今后又将让广东收获什么?从过去到未来,这必然将成为广东经济发展历程中的一个持续热点。
一场“超出想象”的盛会??“30万+”打开对外合作新篇章
上周,台风“海马”来势汹汹,但台风也抢不走“互联网+”博览会的风头。这场动员佛山全市之力,获得广东省政府、工信部、科技部、中国工程院、中国贸促会等支持的大型活动,才是近期珠三角最大的“网红”。
为期四天的博览会共吸引了六百多家企业参展,31.9万人次入场。在博览会期间,走进广东(潭洲)国际会展中心的停车场,可以看到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全省各地的汽车牌照。走进摩肩接踵、熙熙攘攘的会展中心内,不时有外国观众的身影,他们是来自美国、英国和德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500多位代表。
“我们事前设想过,这次博览会应该会有很多专业人士参观,但开展后的人气还是非常惊人,我们参展的收获超出了想象。”智能制造方案解决商艾乐博机器人负责人农百乐说。这同时也是很多参展企业的感受。
观众人数是衡量大型展会成功程度的核心标准。今年6月在北京举办的2016 ChinaJoy(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博览会)参观总人数为32.55万人次。今年8月,号称“世界第二大书展”的第二十三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参展参观者为30万人次。
相比之下,此次“互联网+”博览会仅是第二次举办,选择了一个全新会场、并且主题具有相当程度的专业性。在此背景下,其人气仍一举进入“30万+”行列,与国内一些知名的产业展会相比也毫不逊色。
空前成功的“互联网+”博览会,对佛山意味着什么?去年5月,这个以传统制造业为经济支柱的城市,在广东全省城市中率先出台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并把承办“互联网+”博览会定位为整个行动的核心抓手,提出把佛山发展成为中国“互联网+”应用创新的试验区。
随后佛山全面铺开了“互联网+”行动。去年9月,在佛山举办的首届“互联网+”博览会吸引参展观众24.6万人次。另一方面,以“互联网+”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案例在专业镇、工业园区和各类研发平台不断涌现。
时隔一年,佛山需要一次对“互联网+”发展思路、以及城市吸引力的验证。在此背景下,第二届“互联网+”博览会的成功,对佛山的意义不言而喻。
在20日的开幕式致辞中,佛山市委书记鲁毅表示,借助“互联网+”博览会这个平台,该市愿与各方建立更加紧密、务实和全面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互联网和制造业深度融合。
不难发现,借助平台建立对外合作、推动互联网和制造业融合,正是第二届“互联网+”博览会对佛山的两大核心意义。此前佛山市市长朱伟也表示,希望通过“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和“互联网+”博览会的举办,逐渐形成佛山在“互联网+制造”领域的品牌效应,助力佛山形成“互联网+制造”的高地。
博览会必须形成品牌效应,才能发挥吸引信息、技术、资本等要素汇集的功能,这正是“30万+”人气的意义所在。这座拥有独特制造业优势的城市,在广深两大中心城市之外,走出了发展新型工业会展的一条道路。
“跨界融合”走向常态化??制造业大市加速动能转换
走进博览会寻找其人气爆棚的奥秘,答案显而易见。
打开参展企业名单,既有谷歌、eBay、Facebook、Twitter等世界互联网行业的顶尖企业,也有发那科、ABB等机器人领域的国际巨头。大批佛山互联网、智能制造企业也与国际巨头同台竞技。
从中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论坛、第二届中国制造2025对话德国工业4.0大会,到中外高层次人才和项目洽谈会、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佛山赛区总决赛,4天的展会共举办了三十多场主题活动。
从参展商到各种活动,“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跨界融合是其中最核心的议题。而这场博览会实际上也正是佛山以“互联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缩影。
去年9月,《广东省“互联网+”行动计划》出台,把“互联网+先进制造”列为重要工作。今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部署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而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跨界融合、实现智能制造,从一开始就被佛山定位为实施“互联网+”行动的主要内容。去年该市第二产业占比达到60.5,制造业存量为“互联网+”发展提供了市场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