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缘何吸引数字人才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8-11-07

  为何上海在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脱颖而出,成为数字人才乃至国际化人才“高地”?

  近日,一份关于长三角地区“数字人才”的报告发布后,不少人开始探究这一问题。

  这份由清华大学、上海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领英联合发布的《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与人才发展研究报告》显示,长三角地区数字人才达到11.8万,其中上海对高水平数字人才吸引力最为突出,并在数字人才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其他地区的数字人才结构优化提供了重要支撑。

  10月31日,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研究员汪怿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专访时表示,上海以开放的视野、广阔的胸怀,拥抱数字产业、关注人才集聚、推动产业技术辐射至长三角乃至全国,才形成了现在的格局。

  数字产业链完备

  在中国,长三角地区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引领区域,而上海是其中的佼佼者。

  《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与人才发展研究报告》显示,长三角地区数字人才达到11.8万,推动长三角数字经济规模发展和增长速度领先全国。其中,上海对高水平数字人才吸引力最为突出。

  上海作为全球数字人才流动网络或合作网络的重要节点,优秀数字人才纷涌而至,与其深耕多年,形成完备的数字产业链不可分割。

  汪怿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上海对数字等新技术、新产业、新流程、新模式持开放态度,促进了“数字+”相关产业的发展,也有利于为其他产业插上数字的翅膀。

  在产业和市场方面,上海地区的数字经济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产业链、创新链、市场链;基础设施上,数字经济发展以来,上海的信息网络、宽带等发展也在全国名列前茅。

  政策、环境都吸引着高端人才

  数字化人才的集聚的背后,还有上海对高端人才的高度吸引力。

  在汪怿看来,就国际化而言,上海已经深深地嵌入全球创新发展的网络,成为重要的枢纽节点;在人才资源上,从顶尖人才到支撑性人才、青年人才的全谱系人才群体,更是助力了全球数字人才流动网络的建设。

  汪怿认为,从政策上来讲,上海有看重未来、把握未来的产业政策、创新政策和人才政策,三大政策涵盖到人才生活、工作、科研的方方面面。

  环境上,上海有适合人才发展的基础设施、宜居宜业环境,有支撑人才发展的载体平台。

  人才发展上,上海有着较为全面的人才谱系,硬产业上有技术型人才,软行业上有服务型人才,鼓励培养复合型人才,这些都支撑、激发着人才发展。

  上海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云集,也为科技因子的活跃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上海地区在关注集聚力量的同时,同样重视辐射的作用——形成了从政府层面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的合作机制,从市场层面自发形成了以上海为研发基地、各地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格局。

  作为辐射的中心城市,上海有效地吸引了高水平和国际化人才的到来,汪怿认为,这也让上海更接近国际前沿,更方便获取全球信息,更容易参与全球同行协作发展。

  如何让人才常驻

  仅是吸引高水平、国际化的数字化人才到来还远远不够,如何让人才常驻,让产业在城市生根,形成长久的良性循环,长三角各城市一直在探索。

  汪怿建议,首先,城市要把握数字经济发展的趋势,加快产业政策、创新政策和人才政策的顶层设计,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加大优势领域创新突破的支持力度。

  需明确的是,在数字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政府不再仅仅是创新过程的监管者,更是创新的重要参与者,要加快放权松绑,去除数字经济发展的束缚,抓紧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其次,市场要充分发挥决定性作用,营造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自由流动的环境,让市场的力量来选择人才、选择项目、选择方向。

  再者,政府要支持数字领域的“小清新”创业发展,在融资、创业政策上给予支持,扶持它们成为独角兽企业。

  另外,地区政府应加快人才培养体制的改革,加大数字经济专业的培养,培养数字经济思维、视野和基本素能。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