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要稳固其金融、航运、贸易三大中心地位,澳门要破解‘一业独大’的产业弊端,广东要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现实需要,务实举措是加快实现粤港澳三地服务贸易一体化进程。”在日前举行的2018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峰会上,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迟福林如是说。
“应拓宽港澳市场发展空间”
迟福林说,粤港澳大湾区的独特优势是“一国两制”,重大任务是粤港澳服务贸易一体化,其关键是实现广东、香港、澳门市场与体制的深度对接。“改革开放40年,深圳成为全球知名的创新城市,以广东为重点的泛珠三角区域成为国内区域合作的亮点,其重要原因就是率先开放,并与港澳率先合作。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优势互补,将建设成为全球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规模最大、最具特点的世界一流湾区。”
如何形成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迟福林说,当前广东具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港澳在金融、文化娱乐、航运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形成粤港澳经济日益融合的局面,如果没有广东等内地产业支撑,港澳的优势产业发展将受到巨大制约;如果没有港澳发达的现代服务业支撑,广东制造业发展进程也将受到制约。”
迟福林还认为,应拓宽港澳市场发展空间。“以消费为例,2017年内地赴香港、澳门旅游人数分别占港澳入境游客数量的76%与68%。近些年,内地游客为香港当地零售业带来35%的营业额。预计到2020年,我国城镇居民服务型消费比重将由现在的45%左右提升到50%。预计到2023年,我国生活性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33万亿元,是目前的2倍。”
“粤港澳服务贸易互补性明显增强”
迟福林提出,粤港澳贸易一体化将拉动粤港澳经济转型升级,特别是港珠澳大桥已开通,粤港澳经济联系提升,时机已成熟。“当前,广东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及港澳拓展发展与创新空间的需求日益迫切,粤港澳服务贸易互补性明显增强,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一体化将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迟福林建议,以开放为先,推动粤港澳服务产业体系的对接。一是将广东自贸区内的开放政策扩大到整个大湾区,实现广东对港澳服务业开放的全面突破;二是赋予粤港澳大湾区在负面清单制定中更大的自主权,实行更加开放的服务贸易市场准入机制;三是在泛珠三角其他有条件的地区实行港澳在旅游、金融、教育、文化娱乐、医疗健康等产业项下的自由贸易政策。
此外,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加快推进产权保护制度法治化,并逐步加强粤港澳产权保护法律体系的对接,形成产权保护的合力。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