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政府发布《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下称《三年行动计划》),提出通过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构建广州特色的创新生态系统,力争在2020年初步建成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数据显示,广州去年研发投入强度占全社会研发投入(下称R&D)2.5%,低于深圳的4.13%。广州研发投入强度在珠三角城市群中退居第四位,与天津、杭州、苏州等经济体量略低的城市也有差距。
广州大学广州发展(6.180, -0.01, -0.16%)研究院、广州市蓝皮书研究会发布《中国广州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18)》(下称《发展报告》),去年广州科技创新发展在专利创造保持增量提质的良好发展势头、高新技术企业连续实现爆发式增长、创新人才政策取得突破方面有亮点,但存在科技创新政策供给不足、科研投入长期性不足、创新资源整合缓慢、严重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领性科技企业等问题。
多名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广州以商贸为主的产业机构,加上新兴产业科研成果转化较慢,或是科技创新“落后”的原因。如今,广州在努力摆脱这样的局面,通过立法保障自主创新。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政策法规处处长陈发传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目前正在促进《广州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修订工作,预计明年列入市人大立法项目。
规模效益尚未显现
“去年广州科技创新在专利创造提质增量、高新企业连续增长方面有明显突破。”广州大学发展研究院曾恒皋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从调研数据来看,这是广州科创的亮点,其中高新技术企业连续实现爆发式增长。《发展报告》提到,近三年广州高企数量增长迅速。2011–2014年间增长数量维持在100家左右,直到2016年开始爆发式增长,去年新增3951家,使广州高企总数达到8690家。从数据来看,广州稳坐全国第三的位置。
这也是广州创新能力和科研力量提升的重要依据。然而,快速增长的高企数量并没有带动广州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增长。“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领性科技企业,高企规模效应还没释放。”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如是说。去年广州高新技术产品产值9000亿元,同比增长9.5%;而深圳同期数据为1.73万亿元,同比增长11.2%。
高新技术力量的释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科研成果的落地转化率。去年深圳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5.6%,东莞比重达到39%,全省同期平均水平为28.8%,而广州仅为12.2%,落后于珠三角地区。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