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光曾说:“科学研究工作,尤其富于创造性的意义,尤其是要依靠自力更生。”如果把创新比作一个无形的竞技场,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也是市场换不来的。当前,随着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对新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依靠核心技术提升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必须加强基础研究特别是应用基础研究,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和共性技术研发能力,增强科技创新源头供给,着力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体系。
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体系,我们就必须充分认识到,当前,我市科技基础仍然薄弱,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创能力与经济发展需求还有差距。近年来,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应用基础研究的主力军,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在发展中也面临一些问题。比如,科研项目未能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科研成果产出不够,科研与市场需求脱节,研究方向与产业发展脱节。
显然,要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体系,增强科技创新源头供给能力,就必须增强原始创新,充分激发高校科技人员原始创新的积极性,深化高校科研体制改革。为此,就要调整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每年从高校财政教育经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研究开发活动,激励高校加大应用基础研究力度;要支持在渝高校增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综合性科研中心,加强基础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型学科建设,扩大国际开放合作,形成特色化、优质化、国际化的科研基地。当前,我市高校已基本完成了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性任务,进入了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我们就既要围绕国家“双一流”目标,鼓励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内外机构整合资源,努力创建国家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积极对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又要培育一批市级层面的基础相对好、实力比较强、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重点学科,切实提高全市高校的科研原创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科研院所也是科技创新源头的重要供给力量,要盘活这块资源,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体系,就要提升共性技术研发能力,通过改革充分激发科研院所创新活力。这就需要引进更多“国家队”层面科研院所落户,加快国有科研院所市场化改革步伐,推进科研院所提档升级,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科研院所。同时,还要鼓励科研院所与高校、企业合作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大力支持在渝企业和社会力量开展科学研究,全面增加技术创新源头供给。
创新的地基打得越深越牢实,创新之塔就能够垒得越高。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体系,只有打好应用基础研究这块科技创新的基石,不断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和共性技术研发能力,增强科技创新源头供给,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让科技创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方能抓住科技创新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