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驶向卡阳的集体经济“破零”“先锋号”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8-09-18

  8月9日,一阵鞭炮声打破了西宁市湟中县拦隆口镇卡阳村的宁静,随后锣鼓声在村中久久回荡。村中男女老少纷纷聚集在村口,目光聚焦在同一点上——两辆刚刚停稳的中巴车。

  再看中巴车,早已搭上了几十条红绸,74岁的老党员李发莲还将自己亲手绣的荷包挂在了车内显眼的位置,送上了自己的祝福。村党支部书记祁生海则欣喜地将中巴车钥匙交到了村主任李明栋手中,村民们鼓起了持久而热烈的掌声。

  为啥一个早已因乡村旅游名声远扬的村庄,会因为两辆中巴车的到来而沸腾呢?其实,在村民眼中,这可不是两辆普通的汽车,它们有名字,叫“卡阳先锋号”,还承载着大家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卡阳村从今天起有了集体经济。

  当天,两辆中巴车就正式投入使用了,看到它们载满游客穿梭在通往卡阳景区的乡间路上,祁书记格外激动,因为他曾见证了“先锋号”的诞生。

  过去,从景区停车场到景区入口有条约2公里的乡间道路,游客步行需15分钟左右才能到达,而对于行走不便的老年人花费时间则更长。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的祁生海,萌生了一个想法,如果村里能通辆中巴车,既可以让游客有更多的选择,又能让村里多一笔收入。

  这个想法让他兴奋不已,当他在党员大会上向其他党员们分享这个想法时,大家都觉得这是个好点子,但哪来的钱买车?车辆运营谁来管理?挣到的钱如何分?.....思路定了,种种未知让大家产生了很多疑问。

  “现在景区有了名气,来这里的游客越来越多,有了车就能挣到钱,如果由我们党员先借钱给村里,等车运营起来挣到钱再还给大家。”祁书记提议到。

  “这对村里来说是一个好的机会,现在正是旅游旺季,早点买车就能早点挣到钱啊”,党员廖发生兴奋地讲到。

  “我们有38位党员,每人凑一点就够了。”

  ……

  为打消顾虑,祁书记和党员们掰着手指,既算“小账”又算“大账”。几番讨论后,大家逐渐达成共识,这两辆车在旅游旺季时为景区运送游客,淡季时为村民服务,而所得收入将在还清党员借款之后,在惠及村民缴纳水电、养老金、医疗保险等的同时,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党员代发祥2万”“党员唐发财1万”“党员邓生莲1万”……说干就干,卡阳村立即组织党员召开党员大会,除4名外出务工党员,其余34名党员为了给村里筹钱买中巴车都准时参加会议。

  43岁的邓生莲,今年年初丈夫被确诊为尘肺病,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需要长期治疗,虽然为丈夫看病花去了很多钱,但知道村里要买车运营发展村集体经济,她毫不犹豫拿出了为大儿子存的彩礼钱。“我虽然字识得不多,但这是我们村里的好事,是大事,我应该尽一份力,孩子的事不着急。”邓生莲淡淡的微笑道出了一名农村党员心系村级事业的淳朴情怀。作为一名老党员,年近70的老妇联主任杜金梅,拿出了6000元钱,当祁书记了解到这钱是她卖土鸡、鸡蛋攒的钱和孩子们给的零花钱后再三推辞,可老人硬将钱塞到祁书记手中并说道:“这是我的一点心意,你可千万别嫌少啊,我也想为村里尽点力”。外出党员虎发财从党员交流群了解到这件事后,第一时间让在家的媳妇送来了2万元钱。祁书记更是积极带头,他不顾家人反对将10万元的积蓄全拿了出来。

  就这样党员们你一万,我三千,一周内全村党员筹集了45万余元。

  如今,旅游运营车有专门的司机、售票员,由村民监督委员会成员监督车辆运营收入情况,此外,村委会定期召开会议对收入情况进行公示,让每个村民心里都有一本明白账。

  “现在正是旅游旺季,游客最多时一天能拉700人左右,能有这个收入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我们一定要把车辆运营好,把村里的事儿办好,让村里的集体经济不仅‘破零’,更要壮大”,村主任李明栋激动地讲道。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