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由人民日报社和招商局集团联合主办,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新产业联盟承办的2018中国新产业峰会在深圳举行。招商局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李建红,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马利,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卢新宁,人民日报社编委委员、海外版总编辑牛一兵,以及中国新产业联盟会员单位代表、知名学者及互联网、智能制造、大健康、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企业家等参与高端对话,共同探讨新时代的新产业融合发展。
数字经济时代的“新机遇”
阿里巴巴集团政策研究室主任朱卫国认为,经济正在依托算据、算法、算力和平台,快速向智能生态演化,通过快速迭代,低成本实时满足海量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数字经济发展的趋势呈现为数据化、智能化、微粒化、人本化和在线化。所有的东西都是在线的。”
“在互联网超级链接的基础上,经济正在依托数据智能和网络协同双螺旋,重构分工和协作,实现了商业模式和治理机制的全面升维。”在朱卫国看来,工业经济与数字经济的区别主要有三点:重心已由电力转向了算力;经济由原子的数量扩张转到比特的质量升维;正在由人用数据决策转变成了数据智能的自主决策。
以阿里“双11”为例,朱卫国表示,去年24小时产生了1682亿成交量,产生了8.15亿个包裹,这相当于澳大利亚两年的包裹量。“但是,所有的这些24小时的状态,不是说人去做什么,而是数据自己在那转。”在他看来,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是硬趋势,就像发展是硬道理一样。它们将逐渐进入所有产业的核心。随着万亿级物联网数据沉淀以及量子计算的突破,世界将产生超出人类预计的超级智能,这是一个基本判断。
而人工智能在未来如果要和社会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发生关系,又将会改变哪些方向呢?对此,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杜兰认为,人工智能未来可以实现人机交互,并且具备学习优秀的人类的能力。另外,它不仅仅给个人赋能,还能给行业赋能,如应用在教育、医疗、车载、客服等领域。
资本市场是培育创新企业摇篮
“当前值得思考的是,怎么把好的新经济愿景、好的创新设想、好的创新产品,变成新的产业,把它产业化,并进一步扩大变成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金融资源的配合,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
“中国经济目前最大的挑战就是处于新旧增长动能的关键转换期,而这个转换的进展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于新经济的增长规模有多大。”巴曙松表示,目前总体上来看,还是旧经济的占比明显较大,新经济的占比明显较小。另外,原有的基础设施+房地产带动经济的这个模式的增长动力在慢慢减弱,需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能。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