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温州洞头区出台《温州市洞头区海洋强区“5431”三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5431”方案》),提出至2020年初步实现海洋强区建设目标,实施30个以上的海洋经济发展重大项目,海洋经济增加值达到100亿元规模。
靠海吃海,海洋经济产业一直是洞头的支柱型产业,增速快、潜力大,而海洋经济的发展与生态是完全挂钩的,自2016年7月温州蓝色海湾整治项目落户洞头以来,洞头把蓝色海湾整治作为海上花园建设的重要抓手和“一号工程”,在海洋与渔业部门的指导督促下,统筹发力,全面推进,形成齐抓共管的建设格局。
修复生态,打造蓝色海湾
今年2月,浙江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会议表彰了2017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优秀单位。温州洞头区被授予“全省2017年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优秀区”。
能得到这项荣誉,与洞头区修复生态,打造蓝色海湾,换了个方式“靠海吃海”的思路是密不可分的。2017年,洞头区坚持以“花园村庄”建设为主抓手,投入资金5.5亿元,建成17个“生态、村居、产业、旅游、文化”五位一体的花园村庄,重点实施海洋环境综合治理、沙滩政治修复和生态廊道建设三大工程。
据了解,蓝色海湾整治项目包括整治修复洞头国家级海洋公园核心区生态廊道岸线17.8千米,修复沙滩面积16.84万平方米,清淤疏浚160万立方米,提升南塘湾湿地公园330亩,使海湾、岸线得到综合整治的同时,也让洞头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海洋生态的修复势必会带来旅游业的发展,而“旅游兴区”也是洞头一直以来所努力的方向,生态廊道的建设便是最恰当的体现。为了实现“移步换景,处处是景”的目标,同时为了与蓝色海湾整治项目衔接,洞头正在打造46公里的环岛海洋生态廊道,计划投资10亿元。同时整治修复环洞头本岛海岸线,打通全岛沿海观景通道。
通过实施蓝色海湾整治项目,洞头区有效解决了一批影响海岛海洋环境面貌的突出问题,逐步把整治成果转变为发展效益和环境优势。通过实施东沙渔港疏浚工程,洞头区完成清淤疏浚64万立方米,港内水深平均提升2.7米,有效解决了以往因港池淤积造成避风条件下降,渔船经常发生碰撞事故的问题,满足了各类渔船安全避风的需要。
生态“杠杆”,撬动综合实力的提升
通过实施岸线资源整治修复、沿海村居改造升级、生态廊道建设、花园村庄打造等项目,洞头的海岸线靓了、海岛美了、村容村貌提升了。整体环境好了之后,旅游业也就发展了起来。
2017年七夕节,新修复的洞头区东岙村沙滩格外热闹。一万多平米的沙滩成了游客们聚集的地方,那天超过6000游客自发来参加祈福大会,村里50多家民宿一房难求。2017年,仅东岙村旅游产值就达1200万元。
环境好了,机制活了,过去的“上门找投资”成了“投资找上门”。另一个鲜活的例子是半屏岛上的金岙村,一年前那里还是个脏乱差的后进村,经过整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去年,金岙村进入了台湾101民宿的视野,他们拿出5000多万元的投资进行整村开发。企业每年拿出30%的利润反哺村集体,老百姓还可以通过民房折价入股或对外出租。
这样富于地域特色的渔村,在洞头区可以说是星罗棋布。记者了解到,目前位于“蓝色海湾”整治区域的渔家民宿达151家,户均收入10万元以上,实现了1000多位渔民转产转业。“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就像一根杠杆,撬动了洞头区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综合实力的提升。
“现在来洞头的人都会觉得,洞头的农村要比城区好,好在村村都有自己的特色。”洞头区区长林霞一直强调,同样是“靠海吃海”,现在,洞头要走的路是既彰显“海韵”、又留得住乡愁的绿色发展道路,必须要保持不再围垦的定力,坚守海洋海岛特色,谋划海岛新发展,打造海上花园和城市客厅。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