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8-09-06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要推动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就要鼓励支持人才“上山下乡”,创新现代农业人才开发体制机制,培育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客观地说,因为缺乏规模化农场、机械化程度低等原因,农民一直被认为是劳动强度高、劳动效率低的职业,是“职业底层”的代名词。在这样的背景下,年轻人“弃农”,不愿意将农民作为职业,也便顺理成章。“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已经成为客观事实。但越是没有高素质、懂技术、善经营的人才加入,农业的生产效率就会进一步降低,恶性循环就会进一步加剧。

  农民工进城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而农村的地谁来种?怎么种?这就要依靠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具有高学历、头脑活、擅管理等特长。在经营生产方式上,职业农民擅长运用新技术和互联网知识,早已有别于“靠天吃饭”的传统农民。

  而要实现乡村振兴,新型职业农民应成为主力军。这就要求,珠海不仅仅要在农业产业规划、要素配置、资金投入等“硬投入”上有大手笔,更要在吸引人才的“软投入”上出实招。

  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要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吸引人才。作为中国最早成立的经济特区之一,珠海从来不缺少开放基因。要吸引农业人才,需要解放思想,让广大农民明白,各类人才“上山下乡”,不是跟自己抢饭碗,而是要带领自己共同致富。在制定政策中,一定要立足市情农情,既为人才到农村创业发展提供空间,也要坚决守住政策红线和底线,防止到农村“跑马圈地”,不能富了老板、亏了老乡。

  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要用更加优惠的政策留住人才。求贤若渴,引进创新型人才,一直是珠海各级政府发展经济的“关键一招”。如何让新型职业农民在子女就学、医疗和住房保障等领域与其他产业人才享受同等待遇,真正实现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让有志于振兴乡村的人才脱颖而出、奋发有为,需要在政策层面补短板、强弱项。

  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要以共建共享的机制用好人才。珠海高校资源丰富,拥有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等10所高校。要支持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综合利用教育培训资源,灵活设置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培育专业化人才。同时,也要加强制度设计,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或离岗创新创业,保障其在职称评定、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益。

  目前,珠海的新型职业农民群体正在逐步壮大。北大、人大双学士邹子龙到珠海开辟有机农业园;华农硕士刘小龙到珠海金湾搞水产养殖,都是新型职业农民的代表,是新时代职业农民的带头人。

  珠海有山有田有海,独特的地理位置让珠海农民呈现出多样性、区域性、复杂性。珠海需要更为开放的胸襟,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灵活的机制,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充分利用农村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大力培养和吸引更多新型职业农民发展都市农业、精品农业,把珠海建设成城乡共美的幸福之城。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