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甘做人才新政的“幕后英雄”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8-09-06

  3岁时,因患上结核性脑膜炎,差点夭折;5岁以后,肝内胆管泥沙样结石的病痛困扰着他的成长;参加工作后的20多年里,先后经历6次大手术,直至2005年进行了肝脏移植手术……而在参加工作40年来,从未有单位因为他身体不好而拒绝接收,反而是屡屡得到单位赏识而主动引进,这和刘怀彧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离不开的。“上天可能赐予一个人很单薄、很脆弱的肉体,但并不影响他拥有很丰满、很坚强的心灵。”刘怀彧在自己的散文中这样写道。

  2002年,刘怀彧调入长沙市委组织部工作。2005年,刘怀彧便参与了长沙市庆祝建党八十周年系列文稿的起草。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这对于很少接触党建工作的刘怀彧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此,他白天到基层走访调研,晚上看资料写文章。短短半个月时间里,他看完了近百万字资料,拿出了如《世纪大攻坚》《春天的故事》等一篇篇反映长沙农村扶贫和基层组织建设成效的长篇通讯。

  废寝忘食的工作让刘怀彧把自己推到了生死边缘。“病人已经错过了保守治疗期,换肝才是惟一希望。”全国知名的肝胆专家对刘怀彧的身体情况做出“判决”。2005年底,刘怀彧在天津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了换肝手术。不少同事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去天津看望了他们眼里亲切的怀彧主任。从小受尽病痛折磨又经历了肝脏移植,骨瘦如柴的他一度让大家以为可能撑不过这一关。然而一年之后,重新回归组织工作战线的刘怀彧再次焕发了活力。

  参与重要政策文件起草 甘做幕后英雄

  2007年,刘怀彧开始负责基层办工作,如何适应新的挑战、加强基层党建成为他考虑的头等大事。3年内,他几乎走遍了全市的农村乡镇,辗转20多万公里,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就建立村(社区)干部激励导向机制等形成了一系列调研报告。

  2009年,刘怀彧参与起草了市委《关于全面加强基层党的建设的意见》等关爱基层的“1+2”文件,奏响了全市“重基层、强基层”的最强音。

  2016年,刘怀彧牵头起草了《关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容错免责的10种情形,诸多措施率先全国。

  2017年4月,刘怀彧加入“长沙人才政策22条”起草调研小组,当时起草小组已拿出了一个初稿,“这个东西可不可行、能不能吸纳人才,我们心里还是没底。”为了让人才新政更加符合长沙实际,刘怀彧和同事们对新政的近百个政策点逐点逐句进行推敲,从上级精神、现有政策、外地做法、资金测算四个维度进行论证,直到近百个政策点全部通过。“人才新政22条出来时,让我这个从事人才工作的‘老兵’都看得热血沸腾。”长沙市委组织部人才二处副处长、主任科员周祎说,在推动政策落实中,刘怀彧创新构建“互联网+”人才服务体系,大胆打破部门壁垒,解决了不少政策实施中的困难问题。

  同事眼里的“怀彧老师”、“定海神针”

  在长沙市委组织部工作16年,理论功夫深、文字能力强的刘怀彧成为了年轻同事们的“怀彧老师”,各类重要材料请他指导把关,他无论分内分外、无不认真对待。

  “在我看来,怀彧老师就是我们年轻干部精神和作风上的引领者。他对工作的投入度,感染者我们年轻干部,是我们的‘定海神针’。”周祎说道。

  “我和怀彧同志同事了16年,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对事业的一种敬仰,他身体不好,但是工作起来总是忘记吃药,大家就帮他设闹钟提醒他吃药。”曾与刘怀彧在一个办公室共事的王妍告诉星辰全媒体记者,刘怀彧有一个习惯:晚饭后散步到办公室加班或学习,王妍晚上到办公室拿东西,都会见到刘怀彧。

  “把职位看淡一点,得失看轻一点,事业看重一点,立足本职,坚定本心,做好本分。”刘怀彧这样说,亦是如此做。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