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骄阳,浙南之滨,温州城东一片热火朝天——
永兴南园小微企业园、机械装备产业园、海洋科技创业园、时尚产业小微园、铜加工小微园……站在温州市龙湾区金海大道和滨海二路十字路口,视野瞬间被5个小微园“层层包围”。这里是龙湾空港新区,高度集中的小微园,为各类小微企业集聚发展耕出一片沃土。
曾经,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小微企业让温州赢在起点。如今,随着新旧动能连续转换,温州拿什么赢在拐点?
温州打破发展路径依赖和低端锁定,借势“大拆大整”“大建大美”,以重整山河的魄力推进城市转型和产业转型。
破立之间,温州发展找到了新的打开方式——既要抓好“顶天立地”的龙头骨干企业,也要抓好“铺天盖地”的小微企业。乐清智能电气小微园、瑞安阁巷高新产业小微园、平阳万洋小微园……全市140多个小微园聚沙成塔,3000多家小企业握指成拳。
一遇阳光就灿烂,一逢雨露就发芽。如今,温州正以星火燎原之势、万潮涌动之劲,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恰似: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A
腾挪发展空间 海宽则鱼悦
一个区域内某个产业的蓬勃发展,往往会孕育出众多的小微企业。
曾经,得益于明晰的产业分工和紧密的产业配套,温州皮革、五金、服装、泵阀、箱包、眼镜等,撑起了一个个特色鲜明的块状经济,挣起了当地改革开放以来最厚实的“家底”。
然而,犹如硬币的两面,由于规模过小达不到单独供地要求,用地难成了这些企业“成长中的烦恼”;与此同时,“低散乱”的产业现状也带来了违建、污染、安全等一系列问题,成为温州发展中的“常见病”。
远飞者当换其新羽,善筑者先清其旧基。
温州运筹帷幄,从2013年起先后出台系列政策文件,坚决打破一切阻碍发展的坛坛罐罐,按照“企业集聚、产业集群、要素集约、技术集成、服务集中”要求推出一系列举措,拳拳生风招招实。
这是一场没有退路的产业与城市转型“硬仗”。鹿城和瓯海,关闭3000多家设置在民房内的生产性单位;乐清以粉尘整治为突破口,对铸造业单位进行淘汰式整治,大荆镇8个片区85家企业全部拆除;瑞安东新产城融合示范带汀田区块,拆除63万平方米违法建筑……回眸去年,改变低端锁定,全市排查整治“四无”生产经营单位11万家,关停取缔小作坊5.3万家;破除发展依赖,城市核心区204平方公里内倒逼退出工业企业3036家。今年,全市全面整治亩均税收1万元以下的“低散乱”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涉及企业100家。
不经涅槃,无以新生。温州各地加快转型发展:浙南科技城北起步区一期,作为温州体量最大的旧厂房拆迁项目,仅用68天,就完成了48家企业征收协议签订;瓯海区利用旧园区改造,打造猪八戒浙南总部园区,引进一批电商和创意设计企业;平阳县利用旧厂房改造,阿里巴巴菜鸟物流3PL仓在万全瑞鸟电商园投用……
腾挪之际,边破边立,逐渐形成新供给。如今,翻开温州城市版图,从鹿城到龙湾,从乐清到瑞安,从平阳到苍南……全市小微企业园开工120个,竣工81个,竣工面积约1795万平方米,吸引社会资本500亿元,入园企业3000余家。其中小微企业园供地面积、开工数、竣工面积以及入园企业数,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列。
破而后立,锋锐方出。瑞安阁巷高新技术产业小微园、平阳萧江镇轻工小微园、乐清柳市苏吕电器产业园、苍南黄河轻工小微创业园等一批产业新平台,不断培育发展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生力军。统计显示,去年温州工业增加值增长7.7%,全市新产品产值增速全省第一,新增省级“隐形冠军”“专精特新”企业数全省第一。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