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正是新疆旅游的黄金期。从天池到喀纳斯,从吐鲁番葡萄沟到喀什老城,海内外游客蜂拥而至,到处都是游人如织的景象。8月15日,经过5个多月的精心打造,升级后的乌鲁木齐新疆国际大巴扎景区全新亮相,全长800米的步行街,每天吸引国内外游客20余万人次。
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我区接待游客7833.51万人次,同比增长38.72%;旅游总消费1214.48亿元,同比增长40.72%。新疆旅游火了!
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以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把旅游业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治疆方略特别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重要抓手,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发挥新疆优势、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顶层设计,科学谋划,高位推动,正在全力把旅游业打造成战略支柱产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科学谋划战略定位
新疆地域广袤,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创造了这里气象万千的大美奇景。这里不仅有浩瀚沙海、苍茫戈壁,也有无边草原、秀美绿洲、巍峨冰峰、碧绿湖泊……还有悠远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形成的独特人文景观,让新疆成为全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独特的地区之一。
但是,由于历史和客观的原因,新疆旅游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十分突出,旅游资源大区并未让新疆成为旅游经济强区。与旅游资源和我区在同一层级的其他省区相比,新疆旅游业还处在大发展的起步阶段。
新疆的旅游资源犹如一座丰饶的富矿,如何开采其中的宝藏?
2014年5月,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将新疆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集散中心,把南疆建设成为丝绸之路文化和民俗风情旅游目的地。
这是党中央为新疆旅游明确的战略定位,为新疆旅游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自治区党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发展旅游业,努力把旅游产业发展成为战略支柱产业。
自治区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旅游业加速发展。
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充分认识到,加快旅游业发展,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贯彻党中央治疆方略特别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重要抓手,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发展新疆优势、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要着力把旅游业打造成为新疆战略支柱产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同时确定,把旅游业作为“1+3+3+改革开放”中“三项重点工作”之一。
随之,一系列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规划、举措相继出台。2017年2月,《自治区旅游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发布,3月,《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出台,今年6月,《实施新疆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出台,新疆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等全面明晰。
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显示了自治区党委发展旅游业的战略气魄和坚定决心,也为全区旅游业大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成为我区旅游业新一轮发展的动员令,一个人人关心旅游业、各地各行业各部门为旅游发展共同努力的崭新局面正在形成。
“我们赶上了旅游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全疆稳定‘红利’的持续释放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最大利好。新疆旅游大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党组书记侯汉敏充满信心地说。
依托优势布局产业
旅游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把旅游业打造成战略支柱产业的目标,自治区确立统筹协调、融合发展,改革创新、示范引领,以人为本、绿色发展,市场主导、扩大开放的基本原则,坚持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着力优化产业布局、实施重点工程、提升服务质量、改善发展环境、加大保障力度,不断夯实旅游产业发展基础、释放旅游产业发展潜能、提升旅游产业发展水平。
依托新疆独特优势,自治区确定在广袤的“三山两盆”间,以“一心一地三带”布局新疆旅游产业——
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集散中心。形成以乌鲁木齐为中心,喀什、伊宁、阿勒泰为支点,其他重点旅游城市为节点的国际旅游集散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