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积分制入户办法的微妙变化,彰显广州对创新型人才的渴求。要吃透政策精神,积极主动为创新型人才入户广州出力,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
广州积分制入户办法有新变化!17日下午,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广州市积分制入户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对积分制入户的积分指标和排名规则进行了优化调整,将持“居住证”时间长短纳入排名。
广州市从2011年起每年面向来穗务工人员实施积分制入户以来,每一次变化都有一些新举措、新动向。先说简化办事程序、减轻申请人员负担上,今年积分制入户将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简化12项申请材料的办理流程。其中,房产、就业登记、社保缴费、个人纳税等11类证明材料不再需要申请人提交纸质材料,改由直接在网上填报信息、后台统一审核。“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成为行政改革的大方向,在广州积分制入户上得以体现,对于“跑证明”成本更高的来穗人员来说,善政意义不言而喻。
每一项公共政策都体现着一定的价值取向,寄托着公共政策制定者对社会资源的提取、分配以及对行为管制的选择。简言之,政策制定者鼓励什么,都可以从政策的字里行间体现出来,广州积分制入户政策也不例外。譬如,2016年版积分制入户政策明确,在广州市“高新技术企业”“新型研发机构”就业并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申请人,工作每满1年积2分,最高10分。新设这一条款,颇具现实意义与导向价值。
广州正在推进枢纽型网络城市建设,其中的“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建设,需要大量创新型人才。今年3月,广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集聚产业领军人才的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提出了20项任务举措,其中包括未来5年投资35亿元,旨在广州重点产业领域内培养和引进一批“高精尖缺”的产业领军人才。为他们入户广州创造条件,以解他们后顾之忧,让他们进得来、留得住,广州发展就有了最根本的人才保障。
还有一个重要举措也是以前没有的,设置职住区域导向指标。比如“申请人居住地由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转移到本市其他行政区域的,每满一年积2分,最高积10分”“申请人或申请人夫妇共同在从化区、增城区拥有自有产权住房的,积10分”等。 “区分主城区、郊区、新区等区域,分类制定落户政策”,有助于引导实施中心城区“中调”抽疏战略,使得城市人口、资源分布更加合理。这一政策导向,对于减轻中心城区压力,促进郊区、新区的发展有正面激励作用。
一座城市的户籍政策除了考虑承载能力,还要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出发,灵活处理。广州积分制入户办法的微妙变化,彰显广州对创新型人才的渴求。相关部门和企业要吃透政策精神,积极主动为创新型人才入户广州出力,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