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经开区,是中国40年改革开放的缩影,是合肥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区区25年时间,经开区从仅有的3万农民的岗冲之地,发展到稳居国家级经开区第一方阵,成为合肥工业经济、城市建设、对外开放的领头羊。通过合肥经开区,我们能深刻感受改革开放的无比魅力。
从“零”出发缔造的工业传奇
1993年4月3日,合肥发生了一件大事。在这一天,两百台大型施工机械排成方阵,开工的鞭炮声震耳欲聋,赶来见证的人群挤得水泄不通,就在万众瞩目下,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诞生,“传奇”由此开篇。
上世纪,工业化浪潮席卷中国,农业大省安徽一度失去发展先机。合肥经开区自诞生那一刻起,便肩负着沉甸甸的历史使命,崛起之路,任重而道远。
虽起步于“0”,但在随后的25年里,合肥经开区不断加速,缔造了工业发展的“合肥速度”。汽车行驶在宽阔的繁华大道上,很少有人知道,当年,建设者仅用88天,就打通了10.8公里长的框形大道,完成了一项在外界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联想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仅只用了11天,被誉为新的合肥速度;短短10天时间,合肥海尔基地从拆迁、土方平整工程一气呵成,让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连呼“没想到,没想到”……在一次次跨越中,合肥经开区华丽转身,从贫瘠村落跻身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第一方阵。
2010年,合肥经开区规上工业产值首过千亿,一跃成为安徽首个“千亿开发区”;
2012年,再创新高,一举突破2000亿元,率先成为安徽第一个“两千亿开发区”;
现如今,合肥经开区南区以占合肥0.7%的土地,创造了全市30%的工业产值,综合发展水平位列全国219家国家级开发区第十一位,多年领跑中西部。
二十五载锻造成合肥产业高地
世界上每8台笔记本电脑,有1台产自合肥经开区;国内每5台冰箱,有一台产自合肥经开区。25年来,合肥经开区累计引进项目2131个,吸引联合利华、联想、可口可乐等3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在这片热土上投资兴业。
2002年,联合利华在合肥经开区投资兴建联合利华合肥工业园,是最早将生产基地入驻合肥的跨国公司。谈及十五年前,公共关系经理张晨历历在目。那时候,上海到合肥的火车需要8小时,公司领导到合肥出差,几乎只能选择乘坐飞机。如今,合肥已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合肥到上海高铁只需2小时,张晨上午到上海开会,下午便可回到合肥,“双城记”极大提高了商务效率。
事实证明,联合利华落子合肥,成就了一段双赢的佳话。目前,合肥工业园已成为联合利华全球260个工厂中最大的生产中心。联合利华在合肥生产的产品,不仅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还走向了世界,其中,深受消费者青睐的中华牙膏,均是“合肥制造”。
“合肥是科教之城,有着无可比拟的人才优势。”张晨告诉记者,当初企业选择合肥经开区,最看重的一点是常态化的优质服务。多年来,合肥经开区对标上海等先发城市,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管家式服务”。对此,联合利华北亚区总裁龙嘉华评价说,“合肥市政府已经将优质的政务服务做成了常态化,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我对合肥市政府的印象,那就是‘靠谱’”。
联合利华,是合肥经开区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今,合肥经开区已形成智能家电、电子信息及集成电路、汽车及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十大产业,成为中西部地区最大的日资企业集聚地、台资企业首选地,全国最大的冰箱、叉车、挖掘机、轮胎、液压机床制造基地,以及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