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成都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速34.4%,甲级办公楼空置率大幅降低,信息技术、生物科技类企业加速向成都聚拢……这些显著的变化,与成都优先发起的人才引进战略息息相关。今日仲量联行发布调研报告称,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争相加入吸引人才的行列,这一轮人才在全国范围内的大迁徙,将对各城市在未来几年的经济增长、产业形态以及消费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
人才战略引发宏观经济变数
据仲量联行统计,2016年成都的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速是39.1%,同期全国是3.5%;2017年,成都的这项增速是34.4%,而全国是3.2%。该机构认为,成都市先一步大力引进制造业的举措已经为承接这轮人才涌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仲量联行在调研观察认为,强劲的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背后,是大量的企业入驻,新增的就业机会,以及居民收入的改善。商业地产领域往往关心第三产业的数据,但是一个城市除非能成为类似伦敦和香港的全球资金汇聚地,否则当地居民的整体消费能力还是取决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制造业。从这个角度而言,成都近几年闻名全国的消费力,背后有着坚实的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7年初以来至今年上半年,成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就开始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增速一至二个百分点,而这个阶段与成都市启动人才引入战略的时机高度吻合。人才的涌入已产生积极影响,其对成都消费增速的大幅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办公楼市场拉开变局之幕
据仲量联行报告,受人才政策影响,2018年成都办公租赁需求不断上扬,净吸纳量实现约18万平方米,较去年上半年增加约3.4万平方米。大面积成交频现,专业服务以及高科技行业持续表现亮眼,行业结构更是呈现趋势性变化。供需作用下,甲级办公楼空置率大幅降低,录得空置率24.2%,同比下降4.6个百分点。同时,市场净有效租金维持上行周期,同比上扬2.4%,录得92.7元/平方米/月。
这一变化趋势也和人才的到来息息相关。人才大量涌入新经济产业,促使办公楼需求增加,办公形式与需求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从高新区人才政策、2018年的“金熊猫”政策到四川人才新政,均为成都新经济产业输送了新鲜的血液,为新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同时,人才的到来更吸引了大型企业在蓉的落户与扩张。人才的聚集,加之成都较为成熟的产业发展环境以及“高性价比”办公楼所带来的低运营成本,促使了众多大型企业,尤其是信息技术、生物科技类企业加速向成都聚拢。
2018年上半年,成都优质零售市场共计新增15万方。部分零售项目针对餐饮和儿童业态调整,新零售大面积租户持续活跃,令全市空置率持续稳定至8.7%,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租金方面,市区内优质项目表现良好,令首层有效净租金小幅上扬至373.4元/平方米/月,较2017年下半年上涨0.8%。
这一状况,也促进了国内外新进入品牌在成都的扩张。据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成都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669.2亿元,增长12.3%,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类、化妆品类、服装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32.2%、14.4%、22.0%,均高于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