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人才40条”从2018年1月1日起实施。同时,为做好政策衔接,新政明确规定已依据原人才政策启动奖励资助程序,未兑现完毕的,按原政策继续执行。
致力打造最优人才生态
此次“温州人才40条”相比以往的人才政策,实现了最优整合。新政对以往人才政策进行全面梳理,废止28个人才政策和10多个配套文件,整合10多个人才计划,形成一个系统性的人才政策文件,并以最简洁的语言表述,一目了然。
其次是新政实现了最全覆盖,兼顾海外人才国内人才,涵盖了院士到普通高校毕业生等各个层次人才,涉及了人才服务提升、人才平台建设、人才机制改革等内容,并补齐了创业项目资助短板。
“人才40条”还提供了最强支持。“人才40条”是我市有史以来最有分量、奖励资助额度最高的人才政策,无论是人才个人奖励,还是配套资助,都有了大幅度提升,例如,原来“551人才工程”支持额度最高为5万元,整合到“特支计划”后,调整为15~50万元,支持力度显著增加。
人才政策好不好,还要看能不能兑现落实。“人才40条”强调新政要做到最易兑现。因此,在新政内容上,基本不出现“最高多少”等模糊表述,采用“不少于”或直接明确奖励额度,如对顶尖团队3000万元奖励,额度非常明确;在程序上,达到条件即兑现,并将兑现权限下放给县(市、区)直接兑现,优化兑现流程,提高兑现效率。
创新团队支持政策梯度明显
据了解,“人才40条”是2015年“人才新政十条”全面升级。新政整合了原“580海外精英引进计划”“海外工程师”“海外智力项目”等引才计划,形成“海外精英引进计划”,给予创新长期项目、创业项目、短期项目入选者30万元、30万元、15万元个人奖励,给予海外工程师、海外专家智力项目引进单位10万元、5万元引才奖励。
而针对国内人才引进培养,新政整合了此前的“杰出人才与青年拔尖人才”“551人才工程”“名师名家”“瓯江技能大奖”等培养工程,形成“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分杰出人才、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三类11个项目,给予入选者15~50万元特殊支持。
另外,温州十分注重创新团队建设。此次,新政形成了梯度明显的高水平创新团队支持政策,按“顶尖(Ⅰ类)”“杰出(Ⅱ类)”“领军(Ⅲ类)”“优秀(Ⅳ类)”四类给予科技型团队3000万元、1000万元、500万元、100万元资助,其他类别如文化类团队资助额度减半。
初级职称人才就业即可落户
发挥企业引才育才用才的主体作用,是此次温州人才工作改革创新的特色之一。因此,“温州人才40条”十分注重从领军人才、中坚人才、基础人才三个层次构建民企立体化引才用才政策体系。
在领军人才方面。实行两轮驱动,一方面是对人才个人奖励,比如“国千”,可以享受到国家、省、市、县(市、区)合计400万元个人奖励和100万元购房补贴;另一方面提高企业引才积极性,新政提出,条件符合即兑现的企业引才科研配套奖励,企业每全职引进一名“国千”等B类人才、“省千”等C类人才,分别给予500万元、300万元科研配套奖励。在此基础上,再加上给人才个人的最高奖励以及购房补贴,也就是说,温州企业全职引进一名B类人才、C类人才,可分别获得最高1000万元、最高600万元综合奖励。
在中坚人才方面,我市率全国之先提出“新动能工程师引进计划”,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鼓励企业从市外引进工程师、程序员、工业设计师等一线技术人才1000名以上,按照正高级工程师每人20万元、副高级工程师每人10万元的标准给予企业引才奖励。与此同时,我市对高层次人才分类目录进行了扩充,首次新增了如工业设计、职业经理人等企业中坚人才类别。
不仅如此,大学生、初级职称等人才也能享受此次新政的“红利”。新政规定,允许大专毕业生先落户后择业,初级及以上职称人才就业即可落户。新增对企业博士、副高和硕士、“双一流”高校全日制本科毕业生的购房补贴,分别为40万元、20万元、10万元。将企业引进的硕士、本科生每月租房补贴额度由900元、450元提高到1200元、600元,将补贴时间从3年延长至5年,取消毕业未满5年限制等。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