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青如何在厦门发展他们的事业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8-06-26

  你知道什么样的跑步姿势才是正确的吗?你知道足球射门的最佳时机和动作吗?如今,这些问题可以利用智能运动设备解决。

  在生活中,利用智能设备辅助运动的情况已经不再罕见,在厦台商敏锐地嗅到了这个商机,将科技带进了跑步、足球、高尔夫等运动。

  在许多台青看来,到大陆发展不仅获得了广大的市场,从事科技产业也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帮助他们实现创业梦。今天,晨报记者将带领大家了解台商、台青如何在厦门发展他们的事业,让运动“智能”起来。

  采集把足球教练变得更牛

  来自台北的郭岱硕来到厦门已经3年多,如今他是厦门某科技公司的总监,从事智能足球设备的研发设计。“足球运动在厦门有良好的发展环境,不少企业、学校都建立了自己的球队。”郭岱硕说,这为他们的研发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厦门对于台青就业、创业的扶持也让他的事业如虎添翼。

  智能足球与普通足球有何不同?“智能足球的特殊之处在于拥有采集系统。”郭岱硕回答了记者的疑惑,他解释说,他们的智能设备主要安装在足球和球员的球衣上,从而监测足球的运动轨迹以及球员的心率等身体状态,教练可以根据这些数据调整作战计划,同时可以观察球员的不足,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

  在郭岱硕看来,他取得的发展与厦门对于台青创业、就业的大力扶持密不可分。在今年,郭岱硕被评为厦门第四批台湾特聘专家,在他看来,这个称号不仅是自己的荣誉,也代表着厦门对于台青的重视与支持。“比起台湾,厦门的创业环境更优越,政策的支持力度更大,这也是当时我选择来到厦门的原因,我们公司很多中高阶人才都来自台湾。”

  他还表示,对于台胞而言,厦门离台湾近,交通方便。厦门对台湾人才的支持成为台胞就业、创业、生活的强大后盾,越来越多台青希望来厦门发展。

  来厦“探路”帮跑友避免运动损伤

  在全民健身口号的倡导下,跑步可以说是所有运动中受众最广、最简单的运动。台青廖子能与苏祐汉的创业项目与跑步相关。他们对跑步爱好者的喜好、习惯进行了深入调研,希望为他们打造量身定制的智能产品。

  “在大陆,上亿人有跑步的习惯,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人不知道如何正确跑步,很容易在跑步中造成运动损伤。”台青廖子能告诉记者,解决人们对于跑步的误区,成为了他创业的项目。

  廖子能与苏祐汉两人“登陆”是有备而来的,早在去年,两人就来到厦门参加两岸青年创业培训。在这期间,他们了解了大陆民众的需求。廖子能介绍说,台湾由于环境受限,很少有人户外跑步,而大陆环境优美,户外跑步不仅深受市民喜爱,还经常举办户外跑的大型活动,这样的环境更有利于他们的产品推广。

  今年3月初,廖子能与台湾朋友苏祐汉一起,落地厦门的青创基地,成立了运动科技公司,推广运动智能穿戴设备。

  苏祐汉告诉记者,他们的设备只需要佩戴在手肘以及膝盖上即可,“我们的设备可以在用户使用过程中,根据使用者的运动姿势、人体重心,收集运动数据。告诉使用者如何调整姿势才能避免运动损伤”。

  在两人看来,他们的产品具有绝对的优势,“目前大陆有些运动软件,但是它们大多是音频教学,无法精细化指导使用者。”廖子能说,目前,他们已经与厦门的几家健身房以及健身培训机构合作,收集用户使用数据,不断完善产品。

  对症下药当高尔夫爱好者“医生”

  与郭岱硕、廖子能不同,台商杜德孝瞄准的是较为小众的运动———高尔夫。身为高尔夫爱好者,台商杜德孝也想把自己的喜好分享给更多人,杜德孝在海沧开设了高尔夫俱乐部,引进高尔夫智能监测设备,当起了高尔夫爱好者“医生”,开始“高尔夫健诊”模式,并大力推动室内高尔夫。

  杜德孝解释说,所谓“高尔夫健诊”就是利用高尔夫监测设备收集相关数据,了解使用者的不足,并对症下药提出改进措施。

  “我自己也是高尔夫爱好者,我观察到,顶级球员无论是挥杆动作还是控球就是都十分精准,而我的成绩一直有所起伏。”杜德孝告诉记者,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了一个可以记录高尔夫球飞行参数的智能检监测设备,使用者可以根据参数的变化,了解自己挥杆的角度或是速度上的不足,从而提升球技。

  “我利用这套设备,训练了一两年时间,从业余身份转变为职业身份了。”杜德孝说。为了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其他高尔夫球爱好者,杜德孝创造出了“高尔夫健诊”模式。

  “比起室外高尔夫,室内高尔夫所需要的场地小,成本低,而且环境也更舒适,不用在室外风吹日晒。”杜德孝十分看好室内高尔夫,所以在他的高尔夫俱乐部里,引进室内高尔夫的设备,供爱好者们使用。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